|
登記編號:GPD結球甘藍(2017)310009 |
|
作物種類:結球甘藍 |
|
品種名稱:爭春 |
|
申 請 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
|
育 種 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
|
品種來源:D1-5-2-5-4×H1-6-5-1-1 |
|
特征特性:春、秋栽培雜交種。植株開展度60厘米左右,外葉8~11片,冬性強,不易先期抽薹,品質優良,包心緊實。上海地區一般是10月上旬播種,翌年4月中下旬收獲。抗黑腐病,冬性強,耐先期抽薹。第一生長周期畝產2500千克,比對照雞心增產31.57%;第二生長周期畝產3750千克,比對照雞心增產44.23%。 |
|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育苗時間: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栽培于上年度的10月上旬播種,秋季栽培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種。2.定植:a)大田備耕。定植前2周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4000千克,然后機械深翻;再加蔬菜專用復合肥20千克,進行旋耕平整,開深溝作高畦。b)定植時間:幼苗5~6片葉時即可。株行距一般為30厘米×40厘米,每畝約栽3500株。移栽時應帶土塊。定植后三天內需早上、傍晚各復水一次,促活棵。3.田間管理:a)中耕除草:定植后應多次澆水,畦面板結,應及時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發棵。b)追肥。定植活棵后一周追肥一次,促發棵,結球初期再施一次重肥。4.病蟲害防治:田間病害發生一般較輕,常見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菌核病等。在發病初期可使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農用鏈霉素、菌核凈等殺菌劑可有效防治。甘藍蟲害主要有蚜蟲、青蟲、小菜蛾和甘藍夜蛾等,可采用吡蟲啉、安打、除盡等殺蟲劑防治,預防為主,隨時進行田間觀測,幼齡蟲時期比較容易防治。5.采收:成熟后及時采收,一般2周內采收完畢。若不及時采收易發生炸裂,影響商品品質。 |
|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上海、江蘇等地春秋兩季種植。 |
|
注意事項:1.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春甘藍栽培,播種時間嚴格控制在10月上旬,不能過早,否則易發生未熟抽薹。也不能過晚,否則冬季露地越冬困難。2.葉球成熟后及時采收,爭春甘藍葉球葉質脆嫩,不及時采收葉球易發生炸裂,影響商品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