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shen)定編號:粵審藥20160003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yu)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品種來源(yuan):從(cong)湖南(nan)新寧縣崀山采集(ji)的野生鐵皮石斛(自編(bian)號T709)為親本經4代自交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zheng)特性:生長勢強。兩年生植株主莖平均長48.0厘米、粗0.5厘米,具明顯鐵銹狀斑點。葉卵形,平均長5.7厘米、寬1.9厘米。總狀花序,花橫徑3.9厘米,唇瓣中上半部有一個邊緣不規則的紫紅色斑塊,蕊柱腔兩側有2個紫紅色斑點,藥帽白色。干莖多糖含量39.0%,甘露糖含量20.1%,醇溶浸出物6.6%。在廣州地區種植,盛花期4~5月。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試管苗種植一年半后,每平方米的鮮品平均產量1.56公斤,折合畝產624.0公斤,比對照品種中科從都2號鐵皮石斛增產20.0%。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種子繁殖,無菌播種萌發育苗;(2)瓶苗在15~25℃溫度下移植,選苔蘚、木屑、蘭石或蘑菇渣做栽培基質,并將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3)夏、秋季用60%遮陽網降溫,冬、春季用30%遮陽網遮光,濕度保持在70%左右;(4)當植株生長減慢或停滯時應減少澆水;(5)生長期3~11月份每隔15~20天施肥1次;(6)注意防治灰霉病、輪斑病、軟腐病、蝸牛、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jian):中科4號鐵皮石斛屬多年生藥用鐵皮石斛。莖具明顯鐵銹狀斑點,葉卵形,總狀花序,干莖多糖含量39.0%,甘露糖含量20.1%,醇溶浸出物6.6%。在廣州地區種植,盛花期4~5月。與對照品種中科從都2號鐵皮石斛相比,主莖更長,產量和多糖含量更高。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