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白及
審定編號:桂審藥2016005號
品種名稱:桂及2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廣西美泉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資源縣野生白及種群種子為材料,采用組織培養與化學誘導相結合的方法,誘導出的變異株。
特征特性:植株高30-50厘米,莖粗0.6-0.9厘米;葉4-7枚,葉片較大,寬6-12厘米,長30-45 厘米,直立或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收狹成鞘并抱莖;花白色帶紫紅色;蒴果為長圓狀紡錘形,長3-6 厘米,寬0.8-1.8厘米;芽頭9-30個,芽白色、粗壯;假鱗莖為白色,當年生的單個假鱗莖鮮重為20-95克。植株為須根系,在肉質假鱗莖上長出,老根為黃色或黃褐色,新根為白色。白及多糖含量29%左右。
產量表現:2010年在廣西資源縣的隘門界、中峰鄉等地進行試驗,畝產鮮重為1500-2500公斤。2015年在資源縣的隘門界進行田間測產,畝產鮮重1961.8公斤。
栽培要點:1、選擇陰山緩坡或山谷平地、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條件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或陰涼濕潤的地塊種植。選擇當年生具有老桿和嫩芽的無病蟲害塊莖為種莖,行距為40厘米,株距30厘米,穴深10厘米。氣候溫暖的地區可在頭年的10-11月份種植,寒冷地區在3-4月份種植。2、基肥施生物有機肥500 公斤,磷肥25 公斤, 4月到6月進行中耕除草,畝施用液體肥500公斤,氮肥和鉀肥50 公斤,分三次施用;8月份,中耕除草后施放緩釋復合肥,畝施放25公斤;10月份,在白及植株附近挖淺槽,畝施放生物有機肥500 公斤。3、人工栽培的白及3-4年收獲,當其莖葉枯黃便可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通則,通過審定,可在廣西桂北白及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