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Eru-5A”作母本,自交不親和系“36-1圓”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紅菜薹品種。2014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菜2014001。
品質產量:經測定,可溶性糖含量2.1%左右,維生素C含量271毫克/千克左右。2010~2013年在武漢、宜昌、鄂州等地試驗、試種,一般畝產1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紅菜薹品種,武漢地區從播種到始收50天左右。株高50~55厘米,開展度60厘米左右。外葉圓形,葉緣無缺刻,蓮座葉心形,基生蓮座葉7~8片葉時抽薹,薹葉較小。薹紫紅色、無蠟粉,色澤鮮艷,薹粗1.4厘米左右,菜薹長40厘米左右,單薹重40克左右,側薹5~6根。生育前期遇高溫時,少數主薹微苦。
栽培要點:1、培育壯苗,合理定植。8月下旬播種,不宜早播。出苗后追肥1~2次,遇高溫及時蓋遮陽網。苗齡15~18天為宜,每畝密度37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一般畝施有機肥l000公斤或復合肥50公斤。依據長勢及時追肥,一般定植成活一周后追肥一次,封行前追肥2~3次,此后每采收2~3次追肥一次。3、注意防治軟腐病、霜霉病、黑斑病及蚜蟲、黃曲跳甲、菜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