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⑵品種來源:母本二烏葉雄不育系“強2”來自2004年從上海獲得的法國雄性不育品種強者春夏秋,2005年~2010年與地方品種二烏葉自交系作為保持系進行連續5年的回交而來。父本采用2006年從綿陽科興交換材料“黑葉小平頭自交不親和系”。2010年配組成型。
⑶特征特性:早熟,從定植到采收約70天~80天。株高27厘米~28厘米,開展度50厘米~51厘米,株型緊湊,葉深綠,蠟粉少,外葉數12片左右,平頭,球扁園,縱徑約13厘米,橫徑約22厘米,中心柱6厘米~7厘米,單球重1.4公斤。耐熱,適宜密植。外觀整齊,凈菜率達到70%以上。
⑷產量表現:2011年~2012年進行多點試驗,平均畝產3692公斤,較對照“綠貝特”增產31.0%。2011年~2012年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50公斤,較對照增產10%以上。
⑸栽培要點:①播種育苗:四川盆地6月上旬~7月中旬播種。②苗床管理:應搭設蔭棚,定植前一周,應揭去覆蓋物煉苗。苗期應保持床土濕潤,土表略干為宜,20天苗齡可以假植一次。③定植:苗齡30天~40天,6片~8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密度為每畝定植3200株~4000株。④定植后水肥管理:定植后4天~5天注意覆水,直至活棵。緩苗后,追清淡肥水一次;蓮座期通過控制澆水蹲苗10天~15天,結束蹲苗后,追施氮肥一次,同時用0.2%的硼砂溶液葉面噴灑1次~2次;結球初期重施氮肥一次,保持土壤濕潤,收獲前20天內不得追施無機氮肥。⑤病蟲害防治:危害甘藍的主要病蟲害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菌核病等,應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科學施肥,搞好田園清潔。嚴格實施輪作制度。優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生物、化學農藥。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甘藍種植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