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bian)號(hao) 蘇鑒甜(tian)菊(ju)201402
(二(er))來源與類型 由東臺市農業(ye)技術(shu)推(tui)廣中心和鹽城市經濟(ji)作物(wu)技術(shu)指(zhi)導站從甜葉菊品種江甜1號中的紫紅色變異株(zhu)通過株(zhu)選的方法,于2010年育成,為高糖苷含(han)量(liang)早(zao)熟品(pin)種。
(三(san))適應范圍 適宜(yi)于江蘇省早(zao)春地膜覆蓋栽(zai)培及露地栽(zai)培。
(四)產量水平及特(te)征特(te)性
在(zai)2011~2012年自行組織(zhi)的多點試驗和(he)2013年省里組織的(de)鑒定試驗中(zhong),平均(jun)畝(mu)產干葉355.3公斤(jin),比對(dui)照守(shou)田(tian)3號增產(chan)52.7%。2013年有效成分檢測:糖苷總含量14.73%,R-A苷(gan)含(han)量(liang)10.97%,A苷2.53%,C苷(gan)1.15%,R-A苷含量/總苷含量為74.51%。
生長勢(shi)強,株型直立。株高70~80 厘米;節(jie)間短,莖桿(gan)粗壯,直徑1厘米左右;根(gen)系發達(da),以(yi)肉(rou)質(zhi)根(gen)為(wei)主(zhu),一年生植株肉(rou)質(zhi)根(gen)60~70條;葉(xie)片苗期(qi)紫(zi)紅色,成株期(qi)深綠色,葉(xie)片大而厚、對(dui)生;現蕾期(qi)在(zai)7月底到8月(yue)初(chu),初(chu)花期在8月15日前后,生長期120天左右。耐高溫、耐旱(han)力較強、抗倒伏、抗病(bing)性較強,田間病(bing)害發生輕。
(五)栽(zai)培技術(shu)要點
1、適期早栽:蘇(su)中以南(nan)可在(zai)3月中下(xia)旬(xun)定植,蘇北在(zai)終霜期前采(cai)用地膜覆蓋栽培。移栽苗以5~8對葉片(pian)為宜,植株高度10~15厘米。
2、適宜密度:株距15~13厘米,行距45~50 厘米,每(mei)畝8000~9000株。
3、適時打頂(ding):在幼苗5~7對主莖葉(xie)片時(shi)打頂,摘(zhai)除頂心長度(du)以0.8~1 厘米為宜(yi)。
4、肥水管理:基肥畝(mu)施腐(fu)熟有機肥2500公斤、45%三元復合肥30公斤;追肥(fei)第一次(ci)打頂前(qian)3~4天每畝穴施(shi)尿素20公(gong)斤,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每畝穴施尿素10公斤。
5、中耕除草:移栽后30天左右,選擇晴好天氣(qi)進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溫。
6、病蟲害(hai)(hai)防治。采用農業(ye)防治和藥劑(ji)防治相結合,注意防治斑(ban)枯病、黑(hei)斑(ban)病及甜菜夜(ye)蛾、斜紋夜(ye)蛾等食葉性害(hai)(hai)蟲。
7、適期收(shou)獲:當植株現蕾率達(da)10%左右時進行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