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編(bian)號:甘認(ren)藥2013001
品種名稱:隴芪 3號
選育單(dan)位:定西市(shi)旱作(zuo)農業科研推廣(guang)中心、中科院近物所(suo)
品種來源:用隴(long)芪1號進行輻(fu)照處理誘變選育而成,原代號HQN03-03。
特(te)征特(te)性:根圓柱狀,外表皮淡褐色,內部黃白色,根長58.9厘米。一年生植株莖高25-30厘米,二年生植株莖高45.8厘(li)米。主莖半紫色,冠幅49.4厘(li)米,莖上白色伏毛較密。葉長3-10厘(li)米(mi),小葉27枚,小葉長6毫米,寬6.6毫米;花枝著生小花3-12枚,花蝶形,淡黃色,花期6-7月;莢果長1.5-3.2厘米,內含種子3-8粒。種子色澤棕褐色,千粒重7.47克。總灰分2.6%、浸出物31.7%、黃芪甲苷0.089%,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0.080%。經田間調查根腐病病株率為25.0%,病情指數為8.75%,抗病性優于對照。
產量表現:在2009-2011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655.2公斤(jin),較對照隴芪1號增(zeng)產17.1%。
栽培要(yao)點:播前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90秒,后用冷水冷卻至40攝氏度后再浸種2小時,再將水瀝出,加蓋麻袋等物悶種12小時,待種子膨脹后,搶墑播種;成藥田要求移栽苗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種苗平擺,栽植植深度10厘米;畝保苗1.2-1.3萬株為宜,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配施化肥純氮肥10-15公斤,磷肥15-18公斤,鉀肥5-6公斤(jin)。黃芪花序為無限型,應分期采收種子。
適宜范(fan)圍:適宜在我省定西海拔1900-2400米,年平均氣溫5-8攝氏(shi)度,降水量450-550毫米(mi)的生態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