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會第39次會議
審定品種表現及審定意見
1、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1
品種名稱:秀水103(原名:丙04103)
作物類別:連作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蘇9522/丙9610//丙0001///RHK13
產量表現:秀水103經2006年省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85.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0%,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75.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9%,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0.4公斤,比對照增產5.8%。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0.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8%。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劍葉挺舉,葉片較窄,葉色中綠,分蘗力中等,穗形較大、直立,著粒較密,谷粒短圓,護穎、稃尖均無色,無芒,落粒性中等。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5.5天,比對照短0.4天;平均畝有效穗22.6萬,成穗率78.5%,株高90.4厘米,穗長14.6厘米,每穗總粒數104.9粒,實粒數94.2粒,結實率89.8%,千粒重25.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4.4級,穗瘟損失率9.2%,白葉枯病3.4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4.8%,長寬比1.8,堊白粒率27.0%,堊白度6.0%,透明度2級,膠稠度65mm,直鏈淀粉含量16.5%,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1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插足落田苗,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晚粳稻。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2、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2
品種名稱:秀水08(原名:丙04-08)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甬單6號//秀水110/秀水994
產量表現:秀水08經2006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1.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6%,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17.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6%,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4.7公斤,比對照增產3.5%。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7.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3%。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劍葉小挺略卷,葉色濃綠,莖稈較粗壯,葉鞘包節;分蘗、成穗率中等,穗直立,穗形較大,著粒較密;谷殼略帶褐斑,無芒,稃尖無色,谷粒短圓。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2.6天,比對照長2.4天;平均畝有效穗17.8萬,成穗率73.0%,株高97.8厘米,穗長16.8厘米,每穗總粒數155.7粒,實粒數137.1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4.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0.6級,穗瘟損失率0.6%,白葉枯病3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2.0%,長寬比2.0,堊白粒率43.3%,堊白度9.2%,透明度3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6.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6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時早播,并控制后期氮肥用量,灌漿期遇強冷空氣應及時灌水防青枯,注意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晚粳稻。莖稈較粗壯,抗倒性較強,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較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3、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3
品種名稱:浙粳41(原名:R4101)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品種來源:R9936/R9941
產量表現:浙粳41經2006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3%,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29.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8%,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9.5公斤,比對照增產4.4%。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壯,偶有露節;葉色淡綠,劍葉較寬、短而挺,穗直立,著粒較密;谷殼黃色,偶有褐斑,稃尖無色,無芒,谷粒短圓。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2.9天,比對照長2.7天;平均畝有效穗17.5萬,成穗率75.6%,株高108.2厘米,穗長16.5厘米,每穗總粒數154.3粒,實粒數141.3粒,結實率91.5%,千粒重25.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6.0%,白葉枯病5級,褐稻虱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8%,長寬比1.8,堊白粒率14.0%,堊白度2.8%,透明度2級,膠稠度68mm,直鏈淀粉含量15.7%,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并注意白葉枯病等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晚粳稻。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豐產性較好,后期轉色好,米質優,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中抗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4、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4
品種名稱:浙粳29(原名:ZH0509)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湖州科奧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江012/R2045
產量表現:浙粳29經2006年湖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7.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8%,達顯著水平;2007年湖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79.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7%,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3.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3%。2008年湖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7.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7%。
特征特性:浙粳29株型緊湊,稃尖無色,無芒,葉色深綠,劍葉較挺,穗大粒多,著粒較密,成穗率較高。湖州市兩年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3.6天,比對照秀水63短2.5天;株高108.2厘米,平均畝有效穗18.4萬,每穗總粒數159.8粒,實粒數129.6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7.1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4.5級,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9.2%,長寬比1.6,堊白粒率43.5%,堊白度6.2%,透明度2級,膠稠度63.5mm,直鏈淀粉含量15.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粳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浙粳29屬中熟偏早晚粳稻。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綜合性狀好。適宜在湖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5、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5
品種名稱:秀水114(原名:丙05-114)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浙江嘉興農作物高新技術育種中心
品種來源:秀水09/丙03-123
產量表現:秀水114經2006、2007兩年嘉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613.8、571.3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6%和14.7%,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92.6公斤,比對照增產12.6%。經2007、2008兩年湖州市單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79.6、555.7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09增產1.1%和減產0.5%,均未達顯著水平。2008年嘉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5.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8 %。
特征特性:該品種葉色中綠,株型較緊湊,葉挺,莖稈粗壯,葉鞘包節,分蘗力較強;穗直立,著粒較密,護穎、穎尖稈黃色,谷粒短圓,無芒,落粒性中等。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9.0天,比對照短1.0天;平均畝有效穗20.4萬,成穗率72.5%,株高99.1厘米,穗長16.3厘米,每穗總粒數135.1粒,實粒數120.3粒,結實率89.1%,千粒重26.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2.0%;白葉枯病4.0級;褐稻虱8.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3%,長寬比1.75,堊白粒率12.5%,堊白度2.5%,透明度1.5級,膠稠度61.5mm,直鏈淀粉含量16.1%,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注意苗期穗部灰稻虱及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密穗型中熟偏早晚粳稻。株高適中,株型挺,耐肥抗倒,穗型較大,后期熟色較好,豐產性好,米質優,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抗條紋葉枯病。適宜在嘉興、湖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6、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8007
品種名稱:寧81(原名:寧04-81)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甬單6號/秀水110
產量表現:寧81經2005年寧波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32.3 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寧波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8.6公斤,比對照秀水63 增產8.2 %,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60.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5%。2008年寧波市單季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3.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6.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劍葉挺直;半彎穗,著粒較密, 灌漿速度快,穗基部充實度好,結實率高;谷粒橢圓形、無芒。兩年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4.5天,比對照秀水63長2.1天;平均畝有效穗21.0萬,成穗率72.2 %,株高95.2厘米,穗長16.7厘米,每穗總粒數128.9粒,實粒數114.1粒,結實率88.5%,千粒重26.2克。經2005-2006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0.0級,穗瘟平均3.0 級,穗瘟損失率4.8%;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8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9.2%,長寬比1.65,堊白粒率42.0%,堊白度4.8%,透明度2級,膠稠度67.5mm,直鏈淀粉含量16.8%,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做好白葉枯病及褐稻虱的防治工作。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晚粳稻。生育期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抗倒性較強,青稈黃熟,豐產性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抗褐稻虱。該品種已于2008年以連作晚粳稻品種通過省品審會審定,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在寧波地區還可作單季晚稻種植。
7、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6
品種名稱:錢優0506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506
產量表現:錢優0506經2006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9.1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3.5%,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0.5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8.6%,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74.8公斤,比對照增產6.0%。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0.4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9.1%。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松散,莖稈粗壯,劍葉寬、略披,葉色淡綠;谷粒長粒型,稃尖紫色,分蘗力強。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2.5天,比對照短0.2天;平均畝有效穗18.7萬,成穗率72.2%,株高106.9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159.6粒,實粒數120.4粒,結實率75.5%,千粒重25.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4.8級,穗瘟損失率13.3%,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3%,長寬比2.9,堊白粒率22.3%,堊白度3.2%,透明度1級,膠稠度67mm,直鏈淀粉含量15.2%,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控制中后期氮肥的施用,重視白葉枯病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豐產性好,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中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8、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7
品種名稱:錢優M15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M15
產量表現:錢優M15經2006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68.2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1.2%,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32.5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減產0.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0.4公斤,比對照增產0.5%。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9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9.9%。
特征特性:該組合植株較高,葉片青綠,劍葉較挺;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結實率較高;長粒型,谷殼淡黃色,稃尖紫色;稻米外觀品質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4.1天,比對照長1.5天;平均畝有效穗17.4萬,成穗率69.7%,株高112.6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64.9粒,實粒數121.9粒,結實率74.0%,千粒重25.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2級,穗瘟4.3級,穗瘟損失率6.6%,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0.7%,長寬比2.9,堊白粒率19.3%,堊白度3.2%,透明度1級,膠稠度65mm,直鏈淀粉含量17.2%,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后期氮肥施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長勢較旺,后期轉色好;全生育期略長于對照汕優10號,產量與對照相仿;米質顯著優于對照;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9、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8
品種名稱:D優17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D35A×蜀恢527
產量表現:D優17經2006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68.1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1.2%,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連作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65.8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7.5%,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7.0公斤,比對照增產4.2%。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8.7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0.5%。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葉片較寬,略披,葉鞘稃尖紫色,谷粒長粒型,偶有短芒。長勢較旺,抽穗較整齊,穗型較大,千粒重高。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3.5天,比對照長0.9天;平均畝有效穗17.8萬,成穗率64.1%,株高114.4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31.5粒,實粒數106.1粒,結實率80.7%,千粒重30.1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3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6.4%,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5.9%,長寬比3.2,堊白粒率31.3%,堊白度4.8%,透明度1級,膠稠度69mm,直鏈淀粉含量22.2%,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注意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較好,產量較高,米質明顯優于對照汕優10號,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10、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9
品種名稱:錢優0618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618
產量表現:錢優0618經2006年溫州市連作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1.4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0.9%,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產378.8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減產1.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結果,平均畝產430.1公斤,與對照汕優10號相仿。2008年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481.8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5.6%。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生長整齊,分蘗力中等。劍葉較短、較挺,葉色淺綠,穗大粒多,谷粒長粒型,穎尖呈紫紅色。落粒性中等,后期轉色較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6.3天,比對照汕優10號長1.2天。平均畝有效穗15.2萬,成穗率69.7%,株高101厘米,穗長22.9厘米,每穗總粒數167.9粒,實粒數127.7粒,結實率76.1%,千粒重25.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年、2008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1級,穗瘟5.3級,穗瘟損失率8.3%,白葉枯病8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3,堊白粒率12.0%,堊白度2.7%,透明度1級,膠稠度61mm,直鏈淀粉含量20.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1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秧齡不宜超過30天,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分蘗力中等,產量一般。米質優,比對照汕優10號高兩個等級。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溫州地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11、水稻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0
品種名稱:協優629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
品種來源:協青早A/中種恢629
產量表現:協優629經2006年金華市連作雜交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95.5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5.1%,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476.0公斤,比對照增產9.2%,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5.8公斤,比對照增產7.2%。2008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5.1公斤,比對照增產8.0%。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細韌,劍葉挺直,葉色中綠,谷粒長粒型,稃尖紫色,分蘗力較強。全生育期123.8天,比對照汕優10號短0.8天。平均畝有效穗17.1萬,成穗率70.0%,株高106.3厘米,穗長22.6厘米,每穗總粒數155.5粒,實粒數122.9粒,結實率79.0%,千粒重25.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0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14.4%;白葉枯病6.5級;褐稻虱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0%,長寬比2.8,堊白粒率27.0%,堊白度5.5%,透明度1級,膠稠度81mm,直鏈淀粉含量21%,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稀播和控制秧齡。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米質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抗褐稻虱。適宜在金華地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12、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1
品種名稱:中優904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9A/R904
產量表現:中優904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5.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0%,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3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9%,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09.4公斤,比對照增產3.5%。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8%。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劍葉挺長,劍葉角度小,植株高大,谷粒長粒型,葉色深綠。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2.4天,比對照長9天;平均畝有效穗15.0萬,成穗率61.0%,株高134.0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穗總粒數183.5粒,實粒數144.1粒,結實率79.0%,千粒重26.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4.8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26.0%,白葉枯病7.3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2.1%,長寬比3.0,堊白粒率33.8%,堊白度4.8%,透明度2級,膠稠度60.0mm,直鏈淀粉含量21.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生育期偏長,穗大粒多,米質優,制種產量較高,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平原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3、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2
品種名稱:浙輻兩優12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ZF01S×ZF-2
產量表現:浙輻兩優12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1.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6%,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6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0.9公斤,比對照增產2.4%。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6%。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劍葉挺,偶有頂芒,谷粒長粒型。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7.3天,比對照長4.3天;平均畝有效穗15.1萬,成穗率61.4%,株高126.4厘米,穗長25.3厘米,每穗總粒數168.2粒,實粒數136.1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8.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6.0級,穗瘟損失率14.0%,白葉枯病6.5級,褐稻虱7.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7.6%,長寬比3.1,堊白粒率34.0%,堊白度6.1%,透明度2級,膠稠度58mm,直鏈淀粉含量16.1%,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控制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兩系雜交稻。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旺,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千粒重高,抗倒性好。米質優,制種產量較高,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中低肥力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4、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3
品種名稱:錢優0508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508
產量表現:錢優0508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7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6.3公斤,比對照增產5.3%。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2.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1%。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高適中,株型較緊湊,葉色淡綠,劍葉挺直,谷粒長粒型,偶有短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1.3天,比對照短1.7天;平均畝有效穗17.0萬,成穗率69.3%,株高114.9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158.6粒,實粒數135.7粒,結實率85.5%,千粒重26.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3.8級,穗瘟損失率4.1%,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6.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8.5%,長寬比3.0,堊白粒率32.3%,堊白度6.2%,透明度2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4.4%,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分蘗力強,有效穗多,結實率高,豐產性好。后期青稈黃熟,米質較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5、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4
品種名稱:華優18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貴州油研種業有限公司、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協青早A×龍恢11
產量表現:華優18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5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1.9公斤,比對照增產9.0%。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5%。
特征特性:該組合苗期長勢旺,葉鞘青綠色,葉色淡綠,株型松散適中,葉片較寬,有效穗多,結實率高,穗大粒多,長粒型,千粒重高,谷粒淡黃色,稃尖紫色,有短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3.2天,比對照長0.8天;平均畝有效穗16.1萬,成穗率65.6%,株高118.7厘米,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粒數139.7粒,實粒數120.3粒,結實率86.1%,千粒重30.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4.3級,穗瘟損失率8.2%,白葉枯病6.5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9.7%,長寬比3.3,堊白粒率79.0%,堊白度17.1%,透明度3級,膠稠度71mm,直鏈淀粉含量21.6%,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控制后期氮肥施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和株型適中,抽穗整齊,成穗率高,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6、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5
品種名稱:C兩優87(原名:農華優678)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C815S×87
產量表現:C兩優87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9.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52.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0.5公斤,比對照增產8.7%。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6%。
特征特性:該組合植株較矮,株型松散適中,劍葉略窄、微卷挺直,葉色淡綠,轉色好,谷粒較長,有較長頂芒,稃尖紫色。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3.1天,比對照長0.8天;平均畝有效穗17.1萬,成穗率64.4%,株高111.0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56.9粒,實粒數128.2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7.4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4.1%,白葉枯病6.5級,褐稻虱5.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8.7%,長寬比3.2,堊白粒率68.3%,堊白度12.7%,透明度3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4.4%,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兩系雜交稻。株型松散適中,穗型較大,分蘗力較強,結實率較高,豐產性好,植株較矮,耐肥性中等;整精米率高,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抗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7、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6
品種名稱:D優781(原名:D62A/蜀恢781)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D62A×蜀恢781
產量表現:D優781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5.6公斤,比對照增產7.7%。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0%。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株高適中,劍葉挺直,分蘗力中等,葉色中綠,谷粒長粒型,稃尖紫紅色,穗頂部偶有短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6.8天,比對照長4.5天;平均畝有效穗15.3萬,成穗率62.7%,株高120.5厘米,穗長26.2厘米,每穗總粒數165.8粒,實粒數137.7粒,結實率83.1%,千粒重27.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6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2.8%,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2.3%,長寬比3.1,堊白粒率78.0,堊白度18.0%,透明度3級,膠稠度66mm,直鏈淀粉含量21.4%,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
栽培注意要點: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8、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7
品種名稱:華優2號(原名:華IA/龍恢11)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華IA×龍恢11
產量表現:華優2號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30.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3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1%,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3.7公斤,比對照增產7.2%。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0.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8%。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葉鞘青綠色,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結實率高,長粒型,谷殼淡黃色,稃尖紫色,偶有短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1.4天,比對照短1.1天;平均畝有效穗15.7萬,成穗率63.0%,株高116.7厘米,穗長24.2厘米,每穗總粒數145.5粒,實粒數122.7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9.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3.3級,穗瘟損失率4.0%,白葉枯病8.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2.7%,長寬比3.1,堊白粒率75.5%,堊白度15.2%,透明度3級,膠稠度62mm,直鏈淀粉含量21.1%,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控制后期氮肥施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和株高適中,后期青稈黃熟,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19、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8
品種名稱:G優803(原名:岡優803)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G2480A×蜀恢2032
產量表現:G優803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9%,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7.9公斤,比對照增產6.2%。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1.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9%。
特征特性:該組合植株高大,株型適中,葉片綠色,莖稈較粗壯,劍葉挺直,穗彎形,谷粒長粒型,無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8.4天,比對照長6.1天;平均畝有效穗15.3萬,成穗率64.9%,株高127.0厘米,穗長25.8厘米,每穗總粒數168.8粒,實粒數137.4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8.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4.0級,穗瘟損失率2.6%,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9.9%,長寬比2.8,堊白粒率68.8,堊白度12.7%,透明度3級,膠稠度57mm,直鏈淀粉含量21.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加強肥水管理,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豐產性較好,分蘗力中等,生育期偏長,耐肥性中等,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20、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9
品種名稱:Ⅱ優54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中恢05-54
產量表現:Ⅱ優54經2006年金華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61.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5%,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9.9公斤,比對照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2008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4.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劍葉挺直,葉色深綠,谷粒粗長,稃尖紫色,分蘗力強。兩年金華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9.4天,比對照汕優63長1.5天;平均畝有效穗15.4萬,成穗率66.5%,株高126.4厘米,穗長24.8厘米, 每穗總粒數169.6粒,實粒數134.7粒,結實率79.4%,千粒重28.0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4.2%;白葉枯病7.6級,褐稻虱8.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5.0%,長寬比2.6,堊白粒率57.0%,堊白度12.4%,透明度2級,膠稠度79mm,直鏈, 淀粉含量, 20.9%,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豐產性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金華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21、水稻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0
品種名稱:昌豐優1286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昌豐A/中恢1286
產量表現:昌豐優1286經2006年金華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31.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6%,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49.2公斤,比對照增產6.2%,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0.2公斤,比對照增產4.9%。2008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7.0公斤,比對照增產8.0%。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分蘗力強,莖稈粗壯,劍葉寬而挺直,葉色深綠,谷粒細長,稃尖紫色。兩年金華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6.6天,比對照汕優63長1.3天;平均畝有效穗14.5萬,成穗率66.2%,株高121.4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70.8粒,實粒數140.8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6.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5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7.0%;白葉枯病8.5級,褐稻虱6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5.6%,長寬比2.8,堊白粒率41.5%,堊白度6.8%,透明度2級,膠稠度79.5mm,直鏈淀粉含量21.2%,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適期擱田控苗和防治二化螟。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米質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感褐稻虱。適宜在金華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22、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1
品種名稱:351優1號(原名:351優221)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溫州市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351A×溫恢221
產量表現:351優1號經2006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7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7.7%,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50.6公斤,比對照增產5.2%,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1.9公斤,比對照增產11.5%。2008年衢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9.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8%。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劍葉長而挺,莖稈粗壯,葉色濃綠,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谷粒長粒形,有頂芒,青桿黃熟。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7.5天,比對照汕優63長8.9天;平均畝有效穗14.5萬,成穗率63.7%,株高125.1厘米,穗長25.9厘米,每穗總粒數198.2粒,實粒數159.4粒,結實率80.5%,千粒重26.0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9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11.4%;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8.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63.5%,長寬比2.8,堊白粒率24.5%,堊白度3.2%,透明度2級,膠稠度86mm,直鏈淀粉含量23.1%,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增加落田苗。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弱感光,豐產性好,生育期較長,抗倒性好,米質優,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衢州地區(海拔350米以下)作單季晚稻種植。
23、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2
品種名稱:農豐優2008(原名:農豐1號)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農豐A/04-1
產量表現:農豐優2008經2006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0.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7%,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8.0公斤,比對照增產4.7%,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市區試平均畝產529.0公斤,比對照增產4.7%。2008年衢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1公斤,比對照增產8.1%。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葉色淺綠,苗期芽鞘紫色、葉鞘帶紫色線條,分蘗力較強,繁茂性較好,穗大粒重,谷粒圓粒偏長型,有芒,稃尖紫色,后期轉色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9.6天,比對照汕優63長1.2天;平均畝有效穗14. 5萬,成穗率60.5%,株高127.4厘米,穗長26.3厘米,每穗總粒數182.6粒,實粒數142.0粒,結實率78.0%,千粒重28.3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3.5級,穗瘟損失率4.2%;白葉枯病7.5級;褐稻虱8.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55.2%,長寬比2.7,堊白粒率65.0%,堊白度12.9%,透明度2級,膠稠度71mm,直鏈淀粉含量20.7%,其兩年米質指標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控制氮肥用量,防倒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豐產性較好,適應性較強。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衢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24、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3
品種名稱:Ⅱ優598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浙恢205
產量表現:Ⅱ優598經2006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5%,達顯著水平;2007年衢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增產3.8%,達顯著水平;兩年市區試平均畝產523.6公斤,比對照增產3.7%。2008年衢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2公斤,比對照增產6.7%。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較緊湊,莖稈較粗壯,劍葉挺直,葉色淺綠,繁茂性好,谷粒圓粒偏長型,稃尖紫色,結實率較高,后期轉色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9.2天,比對照汕優63長0.7天;平均畝有效穗15.0萬,成穗率60.9%,株高124.4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73.1粒,實粒數141.4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7.0 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10.7%;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8.5%,長寬比2.5,堊白粒率67.5%,堊白度14.3%,透明度3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22.8%,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適當控制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晚稻。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好,米質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衢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25、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4
品種名稱:錢優0612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612
產量表現:錢優0612經2006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6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5%,達顯著水平;2007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7.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8%,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6.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2%。2008年杭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1%。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劍葉較挺,葉色綠,穗大粒多,中長粒型,稃尖紫色,偶有頂芒,著粒較密,結實率較好,落粒性中等。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7.6天,比對照短2.1天;平均畝有效穗17.7萬,成穗率61.5%,株高112.2厘米,穗長23.0厘米,每穗總粒數165.7粒,實粒數138.2粒,結實率83.4%,千粒重26.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7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11.4%,白葉枯病6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57.0%、長寬比2.5、堊白粒率65.0%、堊白度11.2%、透明度2級、膠稠度66.5mm、直鏈淀粉含量23.1%,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的防治,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三系雜交秈稻。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好,穗型較大,豐產性好,耐肥抗倒性中等,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杭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26、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5
品種名稱:Ⅱ優023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品種來源:Ⅱ-32A×杭恢023
產量表現:Ⅱ優023經2006年杭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杭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6.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6%。2008年杭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劍葉較挺,葉色綠,穗大粒多,中長粒型,著粒較密,稃尖無色,無芒,落粒性中等。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4.7天,比對照長5.1天;平均畝有效穗16.7萬,成穗率59.1%,株高118.6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74.8粒,實粒數143.1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5.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9.9%,白葉枯病7.9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3.8%、長寬比2.4、堊白粒率58.5%、堊白度9.8%、透明度1.5級、膠稠度69.5mm、直鏈淀粉含量21.7%,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遲熟三系雜交秈稻。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豐產性較好,較耐肥抗倒,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杭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27、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6
, 品種名稱:豐優9339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粵豐A/中恢9339
產量表現:豐優9339經2005年溫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產519.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4.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2006年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9%。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劍葉直立,分蘗力中等,長勢繁茂,葉片細窄,葉色濃綠,谷粒長粒型,落粒性中等。抗倒性較強,后期青桿黃熟。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4.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9.6天。兩年平均畝有效穗14.2萬,成穗率61.6%,株高117.2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75.4粒,實粒數146.6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5.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2.0級,穗瘟3.5級,穗瘟損失率5.6%;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6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為53.8%,長寬比2.8,堊白粒率42.5%,堊白度5.3%,透明度2級,膠稠度71.5mm,直鏈淀粉含量16.2%。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晚秈稻。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豐產性好,生育期長,抗倒性較強,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感褐稻虱。適宜在溫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28、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7
品種名稱:協優950(協優T950)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協青早A/中恢T950
產量表現:協優T950經2006年溫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4.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產518.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1%。2008年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1.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0%。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劍葉直立,葉色濃綠,分蘗力中等,結實率高,落粒性中等,谷粒長粒型。莖桿粗壯,抗倒性較強,后期青稈黃熟。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4.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0.3天。平均畝有效穗14.6萬,成穗率57.9%,株高116.4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50.3粒,實粒數131.7粒,結實率87.7%,千粒重28.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3級,穗瘟4.9級,穗瘟損失率12.2%,白葉枯病6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1.9%,長寬比2.85,堊白粒率32.5%,堊白度6.7%,透明度1.5級,膠稠度81mm,直鏈淀粉含量22.7%。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三系雜交晚秈稻。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豐產性好,生育期長,抗倒性較強,米質較優,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溫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29、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8
品種名稱:川優299(川香29A/科恢299)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科瑞種業有限公司、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香29A/科恢299
產量表現:川優299經2006年溫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9.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產49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5%。2008年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4%。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生長整齊,分蘗力中等。葉色淺綠,葉片挺,寬窄適中,葉鞘、柱頭、穎尖均呈紫紅色。后期轉色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8.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3天。平均畝有效穗13.7萬,成穗率54.7%,株高113.9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62.9粒,實粒數135.1粒,結實率83%,千粒重29.3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3級,穗瘟1.5級,穗瘟損失率2.1%,白葉枯病8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54.6%,長寬比2.9,堊白粒率40.5%,堊白度8.5%,透明度2級,膠稠度65mm,直鏈淀粉含量21.5%。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三系雜交晚秈稻。生育期適中,豐產性較好,結實率較高,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溫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30、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28
品種名稱:Ⅱ優0514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浙恢0514
產量表現:Ⅱ優0514經2006年溫州市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9.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產495.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2.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2%。2008年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
特征特性:該組合生育期適中,株型較緊湊,劍葉較挺,葉色淺綠,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結實率較高,谷粒橢圓型。后期轉色較好。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7.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2天。兩年平均畝有效穗13.2萬,成穗率56.2%,株高113.9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72.7粒,實粒數143.5粒,結實率83.3%,千粒重27.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3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7.3%,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2.3%,長寬比2.5,堊白粒率42.0%,堊白度8.8%,透明度2級,膠稠度71.5mm,直鏈淀粉含量22.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稻。株型較緊湊,分蘗力中等,豐產性較好,生育期適中,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溫州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31、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0
品種名稱:甬優5006(原名:05-E44、甬優14號)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甬粳3A×F5006
產量表現:甬優5006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9.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7.1%,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01.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1%,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0.2公斤,比對照增產12.1%。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9.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9.9%。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莖稈粗壯,葉片挺,葉角較小,葉色綠,葉鞘葉緣呈綠色,穗短,著粒密,團粒,粒小,偶有頂芒,稃尖無色,谷色黃亮。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6.8天,比對照長9.6天;平均畝有效穗15.5萬,成穗率65.9%,株高124.1厘米,穗長19.4厘米,每穗總粒數257.8粒,實粒數189.8粒,結實率73.6%,千粒重22.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0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2.7%,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6%,長寬比2.0,堊白粒率16.7%,堊白度3.5%,透明度2級,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5.0%,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控制后期氮肥用量,提高結實率,重視稻曲病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粳雜交稻。豐產性好,穗大粒多,分蘗力中等,后期熟相較好,生育期較長,感光性強,抗倒性強;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條紋葉枯病,中感褐稻虱,易感稻曲病。適宜在我省作單季稻種植。
32、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1
品種名稱:嘉優3號(原名嘉優22-5)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諸暨市越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德清縣清溪種業有限公司、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嘉335A/嘉恢32
產量表現:嘉優3號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1.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5.6%,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19.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2.1%,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5.7公斤,比對照增產13.9%。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2.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4%。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較緊湊,葉色淡綠,劍葉開角小而挺舉;株高適中,莖稈粗壯,穗直立而略彎,著粒較密,護穎和稃尖無色,谷粒圓,谷色黃亮,成熟一致。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6.9天,比對照短0.3天;平均畝有效穗15.5萬,成穗率75.8%,株高111.9厘米,穗長18.4厘米,每穗總粒數159.0粒,實粒數139.9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6.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7級,穗瘟3.2級,穗瘟損失率2.1%,白葉枯病4.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9%,長寬比1.9,堊白粒率28.5%,堊白度4.9%,透明度2級,膠稠度70.0mm,直鏈淀粉含量15.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防治褐稻虱。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粳稻。生育期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成穗率和結實率高,豐產性好,耐肥抗倒,成熟期轉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33、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032
品種名稱:春優172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江12A×C172
產量表現:春優172經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28.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7%,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06.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9.3%,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7.5公斤,比對照增產10.0%。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挺直,葉色淡綠,株高適中,抗倒性好。穗型較大,著粒較密,谷粒圓粒型,稃尖稈黃色。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8.4天,比對照長1.2天;平均畝有效穗15.5萬,成穗率67.9%,株高106.6厘米,穗長18.1厘米,每穗總粒數167.8粒,實粒數148.1粒,結實率88.2%,千粒重25.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3級,穗瘟2.9級,穗瘟損失率2.4%,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1%,長寬比1.8,堊白粒率41.5%,堊白度7.5%,透明度2級,膠稠度71mm,直鏈淀粉含量15.9%,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增加落田苗,提高穗數。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粳型三系雜交稻。生育期適中,穗大粒多,豐產性好,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稻種植。
34、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3
品種名稱:春優658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江16A×CH58
產量表現:春優658經2007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5.4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25.5%,達極顯著水平;2008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09.2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28.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17.3公斤,比對照增產26.9%。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7.3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25.2%。
特征特性:該組合葉色較綠,葉片挺,劍葉略內卷,分蘗力較強,長勢繁茂,植株較高,穗彎鉤型,著粒較密,谷粒偶有短芒,稃尖谷殼稈黃色,落粒性中等。全生育期148.5天,比對照長1.7天。該組合畝有效穗15.6萬,成穗率68.1%,株高121.2厘米,穗長20.0厘米,每穗總粒數208.4粒,實粒數172.7粒,結實率83.0%,千粒重23.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7-2008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4.7級,穗瘟損失率17.2%;白葉枯病3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7-2008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0.7%,長寬比2.2,堊白粒率32.9%,堊白度6.9%,透明度3級,膠稠度74.0mm,直鏈淀粉含量14.6%,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減少后期氮肥用量,注意稻曲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三系秈粳雜交稻。生育期適中,莖稈粗壯,較耐肥抗倒,穗大粒多,豐產性好,后期熟色好,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35、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4
品種名稱:八優315(原名浙優2315)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8204A×浙恢H315
產量表現:八優315經2004年寧波市單季雜交粳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5.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2.5%,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47.8公斤,比對照增產11.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1.6公斤,比對照增產11.9%。2006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6.8公斤,比對照增產14.7%。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劍葉挺直。著粒較密,谷粒橢圓形、無芒。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3.2天,比對照長1.9天;平均畝有效穗20.3萬,每穗總粒數139.4粒,實粒數121.7粒,結實率87.3%,千粒重25.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8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7.8%,白葉枯病6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結果,兩年平均整精米率63.1%,堊白粒率45%,堊白度6.5%,透明度2.5級,膠稠度62.5mm,直鏈淀粉含量15.8%。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為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等外。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適時防治褐飛虱和縱卷葉螟,加強中后期肥水管理。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粳。株高適中,穗型較大,分蘗力較強,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寧波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36、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5
品種名稱:浙粳優2號(原名:ZH0501)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品種來源:浙粳3A×浙粳恢04-02
產量表現:浙粳優2號經2005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09.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8%,未達顯著水平;經2007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2.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2%,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5.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0%。2008年杭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3%。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較緊湊,劍葉較挺,葉色較深,穗型較大,著粒較密,谷粒短圓,二次灌漿明顯,稃尖無色,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6.3天,比對照長2.3天;平均畝有效穗19.9萬,成穗率71.7%,株高101.5厘米,穗長17.3厘米,每穗總粒數154.2粒,實粒數116.4粒,結實率75.6%,千粒重25.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4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5.0%,白葉枯病4.5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結果,兩年平均整精米率64.9%,長寬比1.9,堊白粒率69.0%,堊白度8.3%,透明度2.5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4.9%,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為部頒等外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病蟲防治,控制后期氮肥用量。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三系雜交晚粳稻。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豐產性較好,較耐肥抗倒,后期轉色較好,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杭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37、水稻品種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6
品種名稱:嘉優608(原名:嘉優06-82)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德清縣清溪種業有限公司、諸暨市越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嘉60A×嘉恢82
產量表現:嘉優608經2006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4.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1%,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97.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0.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6%。2008年杭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3.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1%。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劍葉挺直,葉色淡綠,莖稈較粗壯,葉鞘包節,穗型較大,著粒較密,谷粒短圓,稃尖無色,無芒,谷色黃亮。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3.4天,比對照短0.1天;平均畝有效穗17.0萬,成穗率66.2%,株高103.8厘米,穗長18.1厘米,每穗總粒數168.0粒,實粒數133.9粒,結實率79.8%,千粒重27.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8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6.2%,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6-2007年兩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0.8%,長寬比1.9,堊白粒率16%,堊白度2.2%,透明度1.5級,膠稠度78.5mm,直鏈淀粉含量16.1%,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為部頒等外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控制后期氮肥施用,注意病蟲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三系雜交晚粳稻。植株高度和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豐產性好,較耐肥抗倒,后期熟相好,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杭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38、糯玉米
審定編號:浙審糯2009001
品種名稱:浙鳳糯8號(原名糯2005-2)
作物類別:糯玉米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WX98-211×ZCN-2
品種表現:2006年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24.0公斤,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11.5%,達顯著水平;2007年省區試平均鮮穗畝產908.7公斤,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22.6%,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816.3公斤,比對照增產17.4%。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783.4公斤,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4.5%。
特征特性:根據省區試結果,該組合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鮮穗)86.6天,比對照蘇玉糯1號短0.6天。株高203.4厘米,穗位高87.6厘米,雙穗率22.6%,空稈率1.0%。果穗錐形,籽粒白色,排列整齊,穗長18.0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0.8厘米,穗行數15.2行,行粒數32.0粒,鮮籽千粒重298.8克,出籽率67.6%,凈穗率76.0%,單穗鮮重203.1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直鏈淀粉含量3.0%。省區試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7.7分,比對照蘇玉糯1號高4.2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高感莖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點:重視基肥促早發,確保全苗壯苗,注意防治莖腐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豐產性較好,品質較好。適宜在我省作鮮食玉米種植。
39、蠶
審定編號:浙審蠶2009001
品種名稱:限7×平48
作物類別:蠶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
品種來源:(夏7×薪杭) ×(S-14×夏6)
品種表現:據2005年和2006年6個實驗室共同鑒定,該品種主要審定指標的平均成績:雄蠶率99.36%,比對照種(秋華×平30)低0.18個百分點,四齡起蠶蟲蛹率94.57%,比對照種低0.83個百分點;萬頭產繭層量4.134公斤,比對照種高0.108公斤;解舒絲長930米,比對照種長4米;凈度95.38分,比對照種低0.62分。輔助審定指標的平均成績:實用孵化率51.66%,比對照種低3.76個百分點;萬頭產繭量 16.72 公斤,比對照種高0.46公斤;五齡一日萬頭蠶產繭層量 0.643公斤,比對照種高0.016公斤;鮮毛繭出絲率18.23%,比對照種高1.04個百分點;纖度 2.530旦,比對照種粗0.200旦。
據2007年和2008年4個農村生產試驗點調查,平均盒種產繭量45.01公斤,比對照種高3.5公斤;解舒絲長720.5米,比對照種長77.4米;凈度94.95分,比對照種高0.05分。
飼育注意要點:(1)按二化性蠶品種催青標準催青,后期溫度可偏高0.5℃。(2)補催青攤卵面積應比常規品種大1.5倍以上。(3)小蠶期飼養溫度比常規品種可偏高0.5-1℃,用葉適熟;大蠶期用葉新鮮成熟。(4)老熟涌,營繭快,應提前做好上蔟準備。
審定意見:該品種發育齊一,體質強健好養,繭形大而勻整,繭層厚,繭絲質優。適宜在我省蠶區飼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