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廣東 » 正文

2009年廣東審定瓜菜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728
 

綠寶芥蘭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1

選育單位: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

品種來源:日引JYX08/自交系HGX56

特征特性:播種至初收45~50天。植株健壯,株型美觀,葉片橢圓形,淺綠色,葉柄短,葉微皺。生長整齊,商品性好,纖維少,品質優。比對照品種中花芥蘭表現早熟、增產,耐熱性較強,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2003、2004年連續兩年秋季安排在增城新塘鎮和從化市從玉菜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綠寶芥蘭產量分別比對照種中花芥蘭增產37.1%和23%。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播期:平原地區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海拔300米以上山區為5至9月;⑵種植密度: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每穴播2~3粒,每畝用種量150克左右,幼苗4~5片真葉時移植;⑶間苗:苗期間苗1~2次,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⑷施肥: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作基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每隔7天左右追一次肥,主苔采收后,繼續加強肥水的管理,促發側苔生長,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⑸適時采收:主苔高度與外葉平齊即為最佳采收標準。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綠寶芥蘭為雜交一代芥蘭品種。早熟,豐產性較好。植株健壯,株型美觀,生長整齊,商品性較好,纖維少,品質優,耐熱性較強,適應性廣。適宜我省夏、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高朋絲瓜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2

選育單位: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

品種來源:泰引HMG/自交系HWP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強,葉片深綠色。中、早熟,從播種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82天,比對照種早1~2天,延續采收期秋季37天,春季48天,全生育期秋季81天,春季130天。雌性較強,第一朵雌花著生節位9.4~18.5節,第一個瓜座瓜節位13.8~21.5節,比對照種高1.4~2節。瓜呈棍棒形,瓜色淺綠。瓜較短,長46.4~47.3厘米,比對照種短9.4~13.6厘米;橫徑4.86~4.95厘米。瓜外皮上有較多的花斑,棱溝較淺,棱色綠白。單瓜重330.3~351.7克,比對照種輕36.5~70.8克;單株產量1.59~1.73公斤,比對照種重0.23~0.49公斤。肉質脆,風味微甜,商品率96.16%~96.51%,比對照種高1.32~2.72%。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81分。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3.5克/100克,粗蛋白含量為0.74克/100克,維生素c215毫克/公斤,粗纖維0.7克/100克,比對照種高71.8毫克。抗病性接種鑒定結果:抗霜霉病,中抗枯萎病;田間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均表現為強。

產量表現:2006年秋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2357.78公斤,比對照種綠勝2號增產47.70%,增產極顯著;前期產量582.61公斤,比對照種增產33.41%,增產極顯著。2007年春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1985.41公斤,比對照種增產26.01%,增產達極顯著;前期產量484.10公斤,比對照種增產4.83%,增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選擇土質疏松、排灌方便、前作為非瓜類作物的田塊種植,或實行水旱輪作;⑵適時播種:珠江三角洲地區春植適播期為1~3月,秋植7~9月;⑶合理密植:株行距0.5米×4米,每畝用種量70克左右;⑷施肥:施足基肥,整地時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餅肥1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開花前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⑸病蟲害防治:春植注意防治霜霉病;⑹適時采收:開花后15~20天即可采收。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高朋絲瓜為雜交一代有棱絲瓜品種。中、早熟,從播種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82天,比對照種早1~2天。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強,瓜呈棍棒形,肉質脆,風味微甜,品質較優,抗霜霉病,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栽培。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長綠苦瓜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3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03-2-31/汕選03-2-84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和分枝強,葉片綠色。較早熟,播種至初收秋季52天,春季80天,延續采收期28~32天,全生育期84~108天。第一雌花節位15.6~17.1節,第一個瓜節位16.0~18.6節。瓜長圓錐形,皮綠色,條瘤狀,瓜較大。瓜長24.8~25.5厘米,橫徑5.53~5.56厘米,肉厚1.03~1.05厘米,單瓜重302.4~332.5克,商品率92.71%~92.91%。感官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78~79分。理化品質測定結果:粗蛋白含量為0.87克/100克,維生素C 554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2.3克/100克,粗纖維1.2克/100克。抗病性鑒定為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耐熱、耐寒和耐澇性強,耐旱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1446.78公斤,比對照種碧綠二號增產16.7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556.00公斤,增產25.3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1688.56公斤,比對照種早優苦瓜增產10.7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632.60公斤,減產6.61%,減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種:適播期春植1~3月,秋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早春采用薄膜覆蓋防寒育苗移栽,秋季直播大田;⑵實行輪作:選擇前作為非瓜類作物的田塊種植或實行水旱輪作;⑶合理密植:每畦種雙行,株行距0.5米×2米,每畝用種量400克左右;⑷施足基肥:定植前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餅肥1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⑸整枝摘蔓:摘除主蔓1米以下側蔓;⑹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白粉病;⑹及時采收:開花后15~18天即可采收。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長綠苦瓜為雜交一代油綠長身型苦瓜品種。較早熟,播種至初收秋季52天,春季80天。豐產性較好。長勢和分枝性強。瓜皮綠色,瓜長圓錐形,長25厘米左右,橫徑5.6厘米左右,單瓜重330克左右,品質較優。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田間表現耐寒性和耐澇性強,耐旱性較強。適宜我省春、秋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粵紅1號辣椒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4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1780/新選W405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強,株高55.6~68.8厘米,開展度65厘米。中晚熟種,播種至始收秋季79天,春季109天,全生育期秋季148天,春季151天。第一朵花著生節位9.9~11.9節,比對照種高2.5節,青果綠色,熟果大紅色,果實長羊角形,無棱溝,味較辣,果長14.0~14.4厘米,果寬1.75~1.85厘米,肉厚0.26~0.30厘米。小果型,單果重17.9~20.9克,比對照種輕1.3~13.5克;單株產量0.48~0.59公斤,比對照種重0.14~0.21克,商品率96.4%~98.87%。感官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81分;理化品質測定結果:維生素C含量1034.32毫克/公斤,還原糖2.14克/100克,粗蛋白0.78克/100克。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感青枯病,感疫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

產量表現:2005年秋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1668.22公斤,與對照種粵椒3號相當;前期畝產量634.49公斤,比對照種增產4.82%,增產不顯著。2007年春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1027.19公斤,比對照種辣優8號增產26.13%,增產極顯著;前期畝產量352.94公斤,比對照種減產20.69%,減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播期:冬植11月至翌年1月、春植2~4月、夏秋植7~10月;⑵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60公斤;⑶種植規格:每畦種雙行或三行,株行距35厘米×50厘米,畝用種量30~40克;⑷培土追肥:開花結果初期開溝培土追肥,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花生麩30公斤、鉀肥20公斤;⑸綜合防治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以栽培防病為主,嚴格選地、實行水旱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⑹適時采收:謝花后25天可采收青果。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紅1號辣椒為雜交一代紅皮辣椒品種。中晚熟,播種至始收秋季79天,春季109天,比對照種粵椒3號遲1~7天。豐產性較好,果型較小,味較辣,品質較優。感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