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油2005016
品種名稱:皖油22號(區試代號:皖核雜5號)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9012A×9603
省級審定情況:2003年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甘藍型隱性核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232天左右,比皖油14早2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深,長柄葉2~3對缺刻,葉緣波狀。花瓣較大,覆瓦狀,鮮黃色。株高158厘米左右,有效分枝部位4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個左右,單株有效角果數512個左右,每角粒數20個左右,千粒重3.19克左右,種皮褐黑色。田間抗性調查結果:菌核病平均發病率24.72%、病指13.02,病毒病平均發病率17.73%、病指8.60。2005年抗病鑒定結果:中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中等。品質檢測結果:平均芥酸含量0.29%,平均硫甙含量21.92微摩爾/克(餅),平均含油量41.64%。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8.69公斤,比對照皖油14增產5.66%;2004-2005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54.18公斤,比對照皖油14增產1.1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66.44公斤,比對照皖油14增產3.53%。2004-2005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5.34公斤,比對照皖油14增產1.10%。
栽培技術要點:春前苗期生長緩慢,宜早播;注意施用硼肥。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江蘇兩省的淮河以南地區的油菜主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