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7042
品種名稱:五優135
選育單位(個人):楊振玉,謝永貴,羅治華,楊紀暉
品種來源:五A×C13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東北、西北晚熟稻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9天,比對照秋光晚熟4天。株高112.4厘米,穗長19.9厘米,每穗總粒數121.4粒,結實率78.4%,千粒重25克。抗性:苗瘟0級,葉瘟1級,穗頸瘟1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5.7%,堊白米率15%,堊白度2.1%,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秋光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51.8公斤,比對照秋光增產11%(極顯著);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654.6公斤,比對照秋光增產7.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01.3公斤,比對照秋光增產9.2%。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3.7公斤,比對照秋光增產4.7%。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東北、西北晚熟稻區根據當地生產情況與秋光同期播種,普通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種150克干籽,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行株距一般30厘米×20厘米,每畝栽插1萬~1.1萬穴,每穴2~3粒谷苗;寧夏等地行株距一般20厘米×15厘米,每畝栽插2.2萬穴,每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畝施純氮1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鉀肥10公斤、鋅肥3公斤。氮肥平穩促進,磷,鉀,鋅配方施用,堅持“前促、中控、后保”原則,防止后期倒伏。水層管理采用帶水插秧,淺水分蘗,夠苗開始曬田,葉色退淡復水,間歇灌溉。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二化螟、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抗稻瘟病。適宜在遼寧北部、寧夏引黃灌區、北疆沿天山稻區和南疆、陜西榆林地區、河北北部、山西太原小店和晉源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