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以“作物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 為主題,采取專家學者圍繞主要關鍵育種技術做報告,并以與會代表提問互動、深度對話的方式,為種業內科技人員提供互相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分享當前最新育種技術成功經驗,交流生物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探討推進作物育種與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與應用,提升種業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
會議開幕式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副處長厲建萌主持。開幕式上,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文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院士、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巡視員孫好勤先后致辭。
隨后,國家良種攻關種業理論創新組首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院士以《作物育種新技術:挑戰與機遇》為題,從我國糧食安全不容樂觀、常規育種的成就與挑戰、我國生物育種存在的問題、對策和建議等五個方面向與會人員分享了我國作物育種的發展歷程、現狀、趨勢和對策等。
萬院士指出,我國生物育種存在分子育種核心技術尚需完善、基礎研究與育種應用結合不夠緊密、品種創新尚不能滿足多元化需求、生物育種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并給出了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基礎研究、夯實作物育種基礎;二、規模化發掘新基因;三、推進標記和芯片育種應用;四、實現轉基因和基因編輯育種高效化;五、實現常規育種的更新換代;六、加快品種涉及研究和實踐應用;七、加強上中下游、研學沿用緊密結合,開展聯合攻關,構建現代種業創新體系。
華中農業大學林擁軍教授做了以《水稻轉基因技術研發和應用》為題的精彩報告。報告從轉基因水稻育種程序、轉基因水稻研發進程、轉基因水稻利用情況等方面,介紹了我國轉基因水稻育種的主要成就。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邱麗娟研究員則向與會人員分享了大豆分子育種技術研發與應用,包括作物育種發展趨勢、大豆育種進展、大豆分子育種技術環節、大豆育種趨勢等精彩內容。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謝傳曉研究員從基因編輯的背景和意義、基因編輯研發方向內容、作物育種有關的基因編輯技術能力邊界、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等方面詳細的講解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內容,讓與會人員對基因編輯技術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李自超、賴錦盛、徐明良、馬有志、李新海、張學勇、何中虎、劉錄祥、陳紹江、劉裕強、刁現民等10余位專家教授也分別從水稻種質創新利用、玉米分子育種、小麥轉基因育種技術、作物單倍體育種技術等各自的專業領域向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這次會議具有水平高、內容豐富,熱情高、積極參與,效果好、收獲大等突出特點。會議內容涉及玉米、水稻、小麥、大豆、雜糧等作物的基因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我國農業領域的頂級專家分門別類地闡述了我國育種的發展歷程,并與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讓來自全國各地630多位受益匪淺。相信這個培訓班對我國種業的發展,對作物育種、人才培養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種業商務網對本次會議進行了全程網絡直播,在線觀眾截至發稿時,收看達到26萬人次,受到與會專家領導和主辦單位、承辦單位以及廣大受眾的一致好評。
種業商務網董偉 吳建軍|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