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薛中立

左起宋國立、祝水金、喻樹迅、史垂鋒、別墅、詹先進、李根源

喻樹迅(右3)江承波(右2)在中棉所63高產田

左起金以龍、唐宏達

江承波陪同周明炎(左1)考察示范田

代表們幸福的笑容

單株結鈴127個
2009年9月5日,由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荊州市晶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國審棉花新品種中棉所63湖北省現場會在古城荊州召開,中棉種業唐宏達研究員、業務代表蔡廣建、來自湖北省棉產區各縣(市)、鄉(鎮)的經銷商和植棉能手100多人參加會議。
在荊州市彌市鎮邱市村的百畝示范現場,代表們被眼前整片的中棉所63所吸引,紛紛深入棉田中間仔細地考察中棉所63的生長情況,比較細心的代表更是蹲下身子數著棉花的成鈴數,“我這株83個桃”,“我這株78個大桃”,“我這株超過了100個大桃”,引來代表們陣陣的贊嘆聲。代表們嘆服眼前的棉花,掏出相機跟中棉所63來張親密的合影或攝下一張張棉花高產圖片。據代表們現場調查,田間中棉所63平均單株成桃88個左右,最多127個,畝總鈴數8.6萬個,畝產籽棉400kg左右。
種植戶介紹:荊州邱市截至到今天連續90多天只下過兩場連地表都沒有淋透的雷陣雨,旱情比較嚴重,周邊農作物(包括許多棉花品種)因災減產的情況下,代表們所看到的整片中棉所63長勢穩健、長相清秀、抗病性好、后勁足,要是正常年份,中63肯定比現在長得還要好,有客戶說“正常年份少見,今年災年更是罕見”。
荊州彌市王光敏、沙洋縣金以龍先后各帶領約50人前去參觀,自發前往參觀的周邊農民更是不計其數,反響熱烈。中棉所63的長勢、長相、抗病性和豐產性獲得了現場代表的一致贊許。唐宏達研究員在會議上為與會代表授課,講解千斤棉的有關理論及技術措施。
此前,8月21日中棉所所長喻樹迅博士、科技處副處長宋國立研究員、浙江大學祝水金教授、湖北農科院別墅研究員、中棉種業李根源副總經理考察了該百畝示范片。9月26日,湖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周明炎處長親臨示范田考察。專家、領導們給予一致肯定。(江承波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