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網張家口電(記者 張巖 通訊員 楊為廷、閆芳)近日,記者從張家口市農科院了解到,目前,新品種“張雜谷9號”,已經順利通過河北省科技廳會同省農業廳、省財政廳共同組織的召開了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補助項目評審會的評審,成為河北省首次評選出三個優良農作物新品種并給予重點獎勵的品種。張家口市農科院獲得農作物新品種培育單位補助經費300萬元, “張雜谷9號”谷子新品種培育課題組獲補助經費50萬元。補助經費主要用于育種科研儀器設備條件建設,育種人才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等。
據介紹,首批獲得重點補助的三個農作物新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等優良特性,綜合性狀表現突出,具有廣闊推廣應用前景。近三年在我省累計推廣550萬畝,增產糧食15917萬公斤,增產棉花870萬公斤,增收6.4億元,為我省的糧棉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良種支撐。
據了解,“張雜谷9號”是由張家口市農科院育成的兩系抗除草劑雜交種,2008年1月通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鑒定。2008年-2010年,“張雜谷9號”累計在省內推廣78.62萬畝,總增產8581.87萬公斤,實現經濟效益2.57億元,平均每畝增產109.2公斤,增收327.5元。該品種將取代“張雜谷3號”、“張雜谷5號”,成為我國北方春播旱作區新的主栽雜交谷子品種,并將逐漸替代該區內的常規谷子品種,預計在我省年最大推廣面積可達到100萬畝,年增經濟效益3億多元,對節約水資源、補充國家糧食安全、促進旱作農業增產增收意義重大。
據張家口市農科院介紹,目前,雜交谷子種業產業化初具規模,谷子已成為新型產業。建立了由全國11個省份的200多家經銷商組成的營銷網絡,確立了"技術服務"的推廣理念,由以往單純銷售種子轉變為以技術跟蹤服務為主、以銷售為輔的"張雜谷"推廣模式,為實現良種良方配套、充分挖掘雜交種的增產潛力提供新的思路。雜交谷子已累計在我國北方11省區推廣種植400萬畝,已增產糧食4億多公斤,增收11.2億元,節水4億多立方米,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水資源生態安全做出貢獻,將解決中國北方在將來干旱情況下種植結構問題,為我國旱作農業提供新的戰略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