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為推進棉花生產和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棉花產量,改善棉花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從2007年國家在重點植棉省、區實施棉花良種推廣補貼項目,連續實施了四年。其中,07、08年安排山東省棉花良種推廣補貼項目面積630萬畝,良種補貼資金9450萬元。按照區域優勢明顯、規模突出、集中扶持的原則,山東省確定德州、聊城、濟寧、菏澤、濱州、東營6個集中產棉市的夏津等23個重點植棉縣為項目區。09年棉花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最終落實良種補貼面積1367.816413萬畝,補貼資金20517.246195萬元。前三年補貼方式為差價供種方式,即由政府采購良種補貼棉農。2010年開始調整棉花良種補貼辦法,即由前三年的差價供種補貼方式改為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對棉農進行補貼,落實棉花良種補貼面積1133.952457萬畝,補貼金額17009.28686萬元。通過四年來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優化了品種布局,減少了棉農植棉投入,基本實現了政府滿意、棉農滿意、企業滿意的顯著成效,促進了山東棉花生產的穩定發展。
二、實施效果
四年來由于全省上下各級政府,特別是各市、縣(市、區)農業、財政部門高度重視和積極努力,供種企業和各有關部門的相互配合,通過優化方案、強化宣傳、合法招標、統一供種、強化技術培訓和田間技術指導,項目實施工作進展順利,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項目區品種表現良好,棉農滿意。項目經招標,2007年所供的14個品種、2008年所供的20個品種,2009年補貼品種33個,不管是雜交種還是常規種,不管哪個企業哪一批次的,總的看,品種純度、抗蟲性、抗病性、豐產性等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項目區廣大棉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對項目區所供品種普遍比較滿意,對政府和供種企業所作的工作贊賞有加。據考查統計,2008年項目區品種棉花單產達84.5公斤/畝,高于非項目區10.7公斤/畝,增產14.5%,帶動全省棉花單產創歷史最高水平,畝產皮棉78.1公斤。2009年雖然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全省棉花單產仍然達到76公斤。2010年由于遭受嚴重的雨澇災害,棉花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平均單產僅62.49公斤。
二是棉農拿到了優惠的補貼棉種,得到了真正實惠。2007年共有20家來自省內外的信譽好、質量高的種子企業中標。最終全省共招標采購常規棉品種449.738萬公斤,雜交棉品種87.881萬公斤,合計537.619萬公斤。經過招標,種子中標價格比最高限價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常規棉品種平均中標價格16.57元/公斤,比最高限價降低1.43元/公斤,雜交棉品種中標價格60.73元/公斤,比最高限價平均下降9.27元/公斤。通過政府招標,減少了種子銷售的許多中間環節,棉農得到的中標價格的種子比原來零售價大幅度降低,一般雜交種每公斤降低40元左右,常規棉也能降低5-10元,間接為棉農節省了種子開支,加上每畝補貼15元,農民實際每畝得到的實惠為25-30元。2008年通過招標,全省確定20家信譽好的企業中標,補貼品種為20個。共采購常規棉種501萬公斤,中標價格17.05 元/公斤,比最高限價20元/公斤降低2.95元/公斤;雜交棉種61.325萬公斤,中標價格64.17元/公斤,比最高限價80元/公斤下降15.83元/公斤,種子采購環節合計比預算節省資金2450萬元。2009年共采購棉種1306.578375萬公斤。其中雜交棉種66.96025萬公斤, 常規棉種1239.618125萬公斤。常規棉品種平均中標價格 16.91元/公斤,比最高限價降低3.09元/公斤,比預算節省資金3830.42萬元;雜交棉品種平均中標價格元69.12/公斤,比最高限價平均下降元10.88/公斤,比預算節省資金728.53萬元,合計共節省資金4558.95萬元。2010年補貼資金17009.28686萬元。
三是促進了品種布局優化,凈化了棉種市場。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了不同品種的區域化種植,全省品種布局得到明顯優化,2008年山東省棉花主栽品種面積較大的前五位為魯棉研28、15、21、27、中植棉2號,面積占全省的70%,全省抗蟲雜交棉320多萬畝,占棉田面積的24%以上。項目區棉農依靠政府統一供種,棉農自留種的和小商販走街傳戶賣種的明顯少了,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品種的混亂局面。山東省淄博市的高清縣沒有實施良種補貼,全縣棉花種植面積僅20萬畝,但全縣有銷售棉種的小商販多達上百家,棉種市場極為混亂。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原來棉種市場和高清縣一樣的濟寧市的金鄉縣,由于90%的棉農享受到棉種補貼,60萬畝的植棉大縣供種企業僅有5家。經過三年的同一供種,2009年全省生產用種數量已由統一供種前的70-80個減少為30多個,大大優化了棉花品種、品質布局。同時,由于棉農依靠政府統一供種,棉農自留種的和小商販走街傳戶賣種的明顯少了,以前多、亂、雜的棉種市場得到的根本上凈化。2010年組織全省棉花科研、教學、種子管理、技術推廣、生產管理多方專家、代表進行論證篩選,最終推介魯棉研28等45個棉花品種為我省2010年中央財政棉花良種推廣補貼主導品種。
四是穩定了棉花生產。實施棉花良補政策,有效地調動了棉區干部群眾的植棉積極性,對穩定和發展全省棉花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山東省棉花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1400萬畝上下,棉花總產在100萬噸左右,2008年在國家棉花良種補貼項目帶動下,由于各項措施得力,加上氣候比較適宜,全省棉花單產皮棉78.1公斤,總產104萬噸。分別比上年提高4公斤和增加3.9萬噸,單產將創歷史最高水平。2009年全省棉花良種補貼落實面積1367.816413萬畝,對穩定和發展全省棉花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0年由于棉花比較效益低,用工多,收益預期不穩定等原因致使棉花種植面積出現下滑的局面,全省種植面積1133.952457萬畝,比年初計劃補貼面積1367.816413萬畝減少233.863956萬畝。
出處:山東省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