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 (記者賀江報道)10月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吐魯番地區考察調研時講到要想辦法培育新的優勢農業品牌時,提到湖南省瓜果類研究所教授孫小武育種的小果型西瓜,附加值很高,國內外需求量很大,在新疆也會有很大的市場。吐魯番利用溫室大棚完全可以把這個品牌做好。
這話說到了吐魯番農民心里最軟的地方。吐魯番市委、市政府和湖南援疆干部迅速行動起來,聯系孫小武教授。
孫小武是什么人
孫小武是什么人?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西瓜甜瓜品種鑒定委員會主任……眾多的頭銜不及農民一聲“西瓜大王”來得親切。在農民眼里,他就是一個把全部心思撲在“甜蜜事業”上的西瓜育種專家。
自1981年起,孫小武教授一直從事瓜菜新品種選育、栽培和果蔬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研究工作。上世紀90年代,他在西瓜選育的科研實踐中,在小果型西瓜選育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由他主持選育的小果型西瓜品種紅小玉、黃小玉、小玉紅無籽西瓜先后通過國家審定。
“干脆這樣講,好比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孫教授育種的小果型西瓜,想種紅瓤瓜就能種出紅瓤瓜,想種黃瓤瓜就能種出瓤瓜,想讓瓜皮是黑色的就能種出黑皮瓜,想讓瓜皮帶花紋就能種出花紋瓜……這將會讓農民在市場中變得更為主動。”11月22日,湖南援疆干部周長林說,這個項目落戶吐魯番后,小果型西瓜會好好把新疆和周邊國家市場“甜”一把。
簽署協議用時不過20天
10月底與湖南省瓜果類研究所教授孫小武電話聯系;11月3日吐魯番市向其發出邀請函;9日,專人趕赴湖南省迎接,吐魯番人對知識的尊重和迫切發展的心情感動了孫小武教授。18日,孫小武教授與吐魯番市政府簽署了《蔬菜瓜果類技術合作協議》,他鉆進大棚,播下自己帶來的小果型西瓜的種子后踏上了回程的路。小小種子孕育著大希望,按他的計劃,12月,再來吐魯番市的時候,將帶來項目規劃書。
“從聯系孫教授到雙方簽署協議,前后用時不過20天。”為此項目忙碌于湘新兩地的周長林說,單從自然氣候、地理條件相比,湖南在國內種植西瓜的環境無法和新疆相比,但湖南農民種植小果型西瓜的熱情高于新疆農民種植西瓜的熱情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縷陽光灑了過來,就算是古爾邦節余音未了,吐魯番市的田間地頭也很難看見新疆農村常態的景象。大地想要沉沉睡去,勞動的身影卻在棚膜背后晃動著喚醒它;節日的問候聲被運送菜苗的三輪摩托車馬達掩蓋,兩個維吾爾族農民相遇,互致下撫胸禮就過去了;住在地頭帳篷里的干部一會維語一會漢語地在為分配物資爭執著,逗得旁邊的人大笑;蓋大棚棉被發出的號子聲從遠處傳來;各種聲音彼此摻雜著,這些合成了創造財富的“大合唱”。四川人羅信是其中一員。
幾天前,當孫小武教授走進亞爾鄉農民羅信的大棚時,羅信決不會想到現在會后悔。
市民讓出大棚育種
羅信是農民眼中“有本事的人”,自己種著溫室大棚,還身兼“專家”之職,管理著上百戶農民的370座溫室大棚。習慣于要向來的領導、專家介紹大棚種植情況的羅信,甚至沒問來人調研的目的,有問有答之后就送走了孫小武教授一行人。
當我將采訪意圖告訴羅信后,“騰”,他從凳子上彈起來的同時,身體已轉向屋內。
“你等一下,等一下,我要去找那個教授給我的名片。”
“我就是讓出大棚不種,也要打電話請他把種子試驗在我的棚里。”
像羅信這樣做夢都想著讓大棚年畝均產值再上臺階的人,在吐魯番市大有人在。只可惜他們無法解決突破的關鍵??育種。
一直以來,充足的光照和獨特的氣候讓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舉世聞名,但西瓜卻被邊遠在光環之外。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實踐,農民掌握了相對成熟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尤其是吐魯番地區公布從2009年到2013年,要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10萬座,在讓新疆人四季能吃上瓜果蔬菜的同時,出現了吐魯番農民換來的票子“數得手發顫”的趣聞。
“你是不知道現在有多難。”平靜下來的羅信說,很多人進行了瓜套菜種植,一畝大棚菜能賣兩萬元左右,西甜瓜能賣五六千元,早幾年農民們對收入還挺滿足,但現在,誰都在想辦法改良瓜套菜品種,想從土地上賺的更多些,就是誰都沒有成熟的技術。
吐魯番是中國西瓜的天堂
動身前往湖南前,湖南援疆干部周長林將吐魯番市農業發展現狀和農民的心聲一一記在心里。見到孫小武教授后,他想表達當地農民急切發展的心情。孰料,孫小武教授說,僅今年,自己已經3次前往吐魯番市考察,對當地地理氣候、自然條件、農業發展水平了然于胸。
其實,孫小武教授對吐魯番的熟悉也多少受他的老師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西甜瓜育種專家吳明珠,提起老師,孫小武教授滿是感激敬佩之情。
“吐魯番是中國西瓜、哈密瓜育種、種植的天堂,這里培育成功的小果型西瓜會比國內其它地方的更甜。”孫小武教授說,小果型西瓜由于比大體西瓜耐低溫,反季節栽培更容易些,很合適大棚種植,如果試種成功,吐魯番市可以每年5月??11月不間斷供應西瓜。
孫小武教授還看中了當地農民種瓜的文化傳承。吐魯番農民對于種葡萄、瓜有著千百年不變的灼熱情感,甚至是在資源貧乏的那個時期,哈密瓜、西瓜汁都能被當作牛奶的替代品哺育下一代。孫小武教授正打算將國內其它地方的科技工作點轉移至吐魯番市,在合作協議中,除了建立種子庫、建立嫁接種苗標準化生產基地等外,還包括通過制種基地培訓當地農民,讓學會技術的農民可以“抱團打天下”。
新疆人的共同心愿
本來是被采訪的農民羅信,反倒開始不斷向我打聽孫小武教授將要進行的作為,他越聽越興奮,忽然高舉雙手,說:“我舉雙手贊成這件事!”
在他的世界里,市場經濟是一只無形的手,它給農民傳遞的首要信息是市場需要什么,農民就要種什么。孫小武教授所育的種子不僅能種出市場需要的各種小果型西瓜,還能延長西瓜上市時間,又能提高畝產量、提高畝產值,這簡直就是為正在瓜套菜種植之路上苦苦摸索的吐魯番人送上的農業大餐。
在孫小武教授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所謂的瓜套菜種植涉及品種很廣闊,冬瓜、南瓜、金瓜等,都適合瓜套菜種植。他最大的心愿是:讓吐魯番繼哈密瓜之后,在國內、世界上打響西瓜的品牌,在吐魯番種出最好的西瓜。
這也是新疆人的共同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