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雙孢菇、雞腿菇等必須采用發酵料栽培外,平菇、姬菇等也有應用發酵料栽培的。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發酵料栽培中的問題之一就是基料發酵不均勻、熟化度不一、含水率不一,甚至出現厭氧發酵現象。因此,基料翻堆時要內外均勻、上下均勻,根據發酵溫度和天氣狀況,每次翻堆應適當補水;雙孢菇基料的二次發酵,一定要達到溫度要求,并保持規定的時間,否則,極有可能導致栽培失敗。
氣溫尚高,注意蟲害
大多數地區從3月至10月底,菇蚊菇蠅類害蟲基數一直較大,尤其是菇蠅,基料拌料或發酵期間,它們趨味而來,在基料附近產卵,使得生料栽培時帶卵接種,發酵料栽培時活蟲進袋,發菌期間便會形成危害,導致“退菌”(開始階段菌絲濃密,而后菌絲越來越少)。因此,拌料前先清理周邊環境,噴灑敵敵畏與多菌靈800倍混合液1次;拌料或裝袋期間,若有菇蚊菇蠅類害蟲,則噴灑菊酯類藥物1000倍液驅殺,并盡快完成接種。發酵料則在最后一次翻堆前用辛硫磷800倍液噴灑,以防害蟲在基料附近產卵,或殺死已孵化的幼蟲,接種前再噴灑菊酯類藥物1000倍液驅殺。
濕度較大,注意防雜
秋季栽培食用菌,空氣相對濕度及地面水分均較大,如在大棚發菌,遇有高溫或通風不好,發生污染的幾率相當大。污染主要是常見的木霉、曲霉、毛霉等,熟料栽培時,鏈孢霉則是“頭號殺手”,一旦形成蔓延,將導致栽培失敗。因此,發菌棚啟用前要嚴格消毒殺菌,清理干凈后,噴灑百病傻、賽百09等藥物,然后揭開草苫曬棚,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2天后覆蓋草苫,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之后即可將接種后的菌袋移入,進入發菌期。發菌期間,每3~5天噴灑百病去無蹤等藥物1次預防雜菌污染。
嚴格控制,注意剔雜
發菌期間,嚴格進行剔雜,一旦發生污染,立即將污染菌袋移到棚外,用藥處理,以防蔓延。
長速較快,注意采早
秋季氣溫很適宜出菇,子實體生長較快,每天都要補充肥水,促使菌蓋加厚,提高商品價值。由于子實體長速較快,因此應及時采收,原則是采早不采晚,寧可因采早而降低產量,也不能因采晚而使之老化。老化菇不但食用口感差,而且浪費大量基料營養,并且雞腿菇等品種,一旦采晚,便會開傘自溶,喪失商品價值。(曹德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