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10月15日,作科所主辦了“大豆高產育種學術研討會暨王連錚先生八十華誕慶祝會”。院長翟虎渠、院黨組書記薛亮、副院長劉旭、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全國農技中心主任夏敬源等領導出席慶祝活動并致辭,對王連錚先生為我國農業生產作出的杰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對他的科學、奉獻、敬業精神給予高度贊揚,對他在科學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付出的心血及取得的成績表示衷心感謝。來自全國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100余位大豆科技工作者到會祝賀。作科所所長萬建民主持了慶祝活動。
王連錚先生長期從事大豆遺傳育種研究,是我國大豆育種學科的帶頭人之一。50余年來,他圍繞大豆品種改良目標,開展大豆雜交育種、野生大豆資源收集和利用、大豆起源與進化、大豆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績。他主持育成大豆品種31個,累計推廣1.2億畝;與他人共同育成“黑農26”等大豆品種12個,累計推廣面積達7500多萬畝,增產7億多公斤;育成的“中黃13”是我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大豆品種,截止目前已累計推廣約5000萬畝;高產、高油大豆品種“中黃35”屢創全國大豆高產記錄,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他參與選育的馬鈴薯品種“克新一號”,多年來一直是我國馬鈴薯生產中的主栽品種,截止2008年已累計推廣1.25億畝,對我國馬鈴薯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王連錚先生在大豆性狀遺傳規律、育種方法、野生大豆考察、收集與利用、大豆基因工程等應用基礎領域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
王連錚先生在講話中,感謝黨和國家的培養,以及并肩前行的同事同行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他表示,今后要繼續努力,懷著對國家、對事業的一份愛、一份責任,積極發揮余熱,回報社會---“不忘安邦興國志,愿做夕陽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