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乍晴,棉花容易出現急性萎蔫現象,嚴重影響棉株正常生長,致使蕾鈴脫落加重甚至死棵。
發生原因:一是棉田漬水后,土壤供氧不足,使棉花根系窒息,根系正常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窒息時間越長,根系受害越嚴重。二是地膜覆蓋棉田揭膜時間過遲,棉花根系下扎不深,吸收肥水功能受到抑制。三是一次性追肥過量,致使雨后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導致棉花葉片出現反滲透現象。
為了使這類棉花盡快恢復正常生長,在管理上要抓好以下措施:
及早排水 對有積水的棉田,雨后要及時將棉田積水排到田外;對出現漬澇的棉田,雨后要及時進行劃鋤晾墑,降低土壤表層濕度,改善棉田環境。
根外追肥 每畝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或2%的氯化鉀與2%的過磷酸鈣、1%的尿素的混合液50~60公斤,每7天噴1次,連噴3次,對預防棉花早衰、增加鈴重、減少蕾鈴脫落有良好效果,特別是對因漬水缺肥的棉田,效果更明顯。應在下午4時后或陰天噴施葉片背面。
及時防治病蟲害 一般雨后高溫、高濕極易導致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爛鈴及棉鈴蟲、盲椿象等病蟲害的發生。應結合根外追肥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的百菌清8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要及時防治。(山東鑫秋種業 張俊英 本報記者 李江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