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2007年4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
當時對生物產業的界定范圍主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就是按照上述定義和范疇進行研究編制的。對于生物產業范圍的排序,政府和專家方面給出的是生物醫藥排在第一位、生物農業排序第二。
不過,本報獲悉,在《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生物農業被提到了第一位。
事實上,在6月2日開幕的“中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科技部副部長王偉忠的發言就暗示了這樣的信息。他在介紹今后我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八個重點領域時表示:一是加強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的研究;二是加速推進農業生物技術,培育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第三才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技術。
從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科技部等多部委獲悉,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7月底將上報至國務院。規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物育種上升至最重要位置。這意味著規劃出臺后,生物領域轉基因研究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國家對生物農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比‘十一五’大很多。”知情人士對本報說。
上述人士透露,到去年底為止,包括中央財政投入、地方財政投入、企業的配套投入在內,中央實施轉基因專項投資規模已經達到260億元,“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