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到今年5月,登海種業股價從25元左右最高摸至59.81元,而“超級玉米”概念在此輪飆漲中功不可沒,為多家機構和投資者追捧。但是,以登海種業2009年年報數據計算,“超級玉米”的種植面積并未達到登海種業之前計劃的500萬畝,預計僅有不到100萬畝種植面積,由此也未成為登海種業業績的頂梁柱。也有育種專家指稱:“超級玉米概念不符合客觀規律。”
200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登海種業董事長李登海提出《關于加速研發推廣超級玉米的建議》,其中超級玉米是指抗病、抗倒、優質、高產穩產并具有畝產1000~2000公斤的新玉米品種。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佟屏亞說,從2007年起,李登海任“超級玉米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項目(2007~2010年)首席專家,有關方面撥給總經費8746萬元,而登海種業宣布2007~2010年的三年里,超級玉米推廣面積分別達到67萬畝、500萬畝、1000萬畝,目標實現后,預計為登海種業每年增加銷售收入3億元,年凈利潤1.5億元。
產量高被登海種業一再強調是超級玉米的核心特征之一。根據登海種業的資料,2005年,李登海育成的緊湊型超級玉米新品種創造了畝產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2006年,又創造了畝產1316.87公斤的當年高產紀錄,并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玉米高產創建中出現了較多的畝產1100公斤以上的高產典型。
但是,佟屏亞日前發表博客文章指出,“超級玉米”中看不中用,叫好不叫座。在大田中“超級玉米”沒有實現超噸糧或雙噸糧,產量甚至還比不上普通玉米,更談不上和鄭單958、先玉335相提并論。
佟屏亞表示:“目前國內最好的玉米種子是‘鄭單958’和‘先玉335’兩個品種,畝產為600~700公斤,超級玉米大面積種植不可能達到每畝1000公斤以上的水平,除非在小面積實驗田上,用繡花織錦的手段進行種植,但是農民不可能像育種專家那樣去精心照料玉米生長。”
另一位權威玉米育種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鄭單958’在國內主產區東北、黃淮平原大田種植的畝產水平最高在800公斤左右,按照國內目前的技術水平,除非進行特殊栽培和管理,大面積玉米種植畝產水平要達到1000公斤以上難度比較大,超級玉米還是一個概念。”
遼寧聯達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云岱去年、前年都在自家公司的試驗田里種植了超級玉米,他對記者表示,在同樣的管理水平和種植條件下,超級玉米無論是在產量還是抗逆性等方面,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并不是最好的,超級玉米在東北種植面積不大。
而一位參觀過登海種業超級玉米試驗田的專家也對記者說,實際情況并沒有登海種業宣稱的那么好。
登海種業2009年年報顯示,2009年,登海種業超級玉米新品種登海661、登海662、登海701先后通過省級和國家級審定,當年登海種業重點加大新審定超級玉米新品種的推廣銷售力度,全年超級玉米新品種實現銷售收入2024.74萬元,銷售利潤1079.46萬元。
佟屏亞說,超級玉米種子的售價要高出一般種子,每斤15元左右。據此測算,2009年登海種業賣出了約135萬斤超級玉米種子,而國內目前每畝的用種量2~3斤,意味著超級玉米種子的種植面積45萬~67.5萬畝,與登海種業2009計劃的500萬畝相去甚遠。而2024.74萬元的銷售收入和1079.46萬元的利潤,與銷售收入3億元、年凈利潤1.5億元的目標同樣相差懸殊。
2009年,與美國先鋒公司合資的“先玉335”為登海種業貢獻了3.18億元的營業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6%,約是超級玉米種子收入的16倍。
截至記者發稿時,登海種業對于本報的采訪未予回應。
【作者:傅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