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葉枯病是細菌性病害,從苗期至抽穗期都會發生,但以最高分蘗期、幼穗分化期、抽穗前期發病為多。該病會影響水稻抽穗灌漿、空粒增加、千粒重降低,致水稻產量受損。
癥狀先在葉尖或邊緣發生黃綠色或暗綠色斑點,后沿葉脈擴展,變成黃褐色,病斑邊緣界限明顯;在抗病品種上病斑邊緣呈不規則波紋狀,感病品種上病葉綠色,失水快,內卷呈青枯狀。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病菌的初漫染源1.未腐爛的帶病稻(雜)草;2.借風雨、露水、灌溉水、昆蟲和人為等因素傳播;3.帶病種子作遠距離傳播。
綜合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秧;2.處理稻草,杜絕菌源:3.加強管理.防淹防串灌;4.加大對稻飛虱稻葉蟬等害蟲的殺滅;5.加強管理,施肥上注重氮、磷、鉀的配比,適時曬田;6.藥劑及時防治。
藥荊選擇藥劑選擇上必須同時具備三點:1.必須是三證齊全的產品;2.必須是農業部登記確認的防治對象是水稻白葉枯病的產品;3.必須是續展有效、標簽規范、日期清晰、質量合格的產品。我省生產上一般只知道用入滇較早的20%葉枯哇,這里慎重推薦:水稻白葉枯病防治的優良藥劑??50%綠澳?氰尿酸。
綠澳?氰尿酸綠澳?氰尿酸在水稻白葉枯病防治中的作用:50%綠澳?氰尿酸(曾用名:金消康)是農業部登記證確認的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的優良藥劑。經在我省昆明、紅河、文山、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地試用效果很好,也很安全。它是一種高效、廣譜、低毒與環境相容的跨世紀新型農藥。該農藥噴施與作物表面能慢慢釋放次澳酸;在水中,次澳酸比次氯酸活性高四倍,有強烈的殺滅病菌的能力;通過內吸傳導釋放次澳酸后的母體形成三嗪二酮和均三嗪,具有強烈的殺滅細菌、病菌和病毒的能力;它兼有內吸保護和發病治療雙重作用,能抉速有效地殺滅多種為害作物的病菌,還能促進作物營養生長。
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推薦:綠溴?氰尿酸在水稻上,還能兼治細菌性條斑病、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紋枯病;在蔬菜花卉園藝上可治死根爛苗瘟棵等等。由于我省立體農業立體氣候,使用時仍需遵循試驗示范再推廣應用的程序。(云南科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