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網信陽8月21日電 日前,由信陽市農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劉祥臣主持的“水稻覆膜節水高產高效技術”研究獲得成功,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研究員呂世華在實地查看后對試驗的成功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信陽市農科所成功地挖掘了此項技術的增產潛力,使此項技術更加成熟,希望能夠為信陽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服務。
據了解,該技術是旱育秧、地膜覆蓋、大三圍強化栽培等豐產技術的綜合集成,植株早發健壯,生育期延長,低位分蘗增多,高產穩產,并節水70%以上,具有節肥、省種、省工、無公害和環保等特點。同時,生育期提前,成熟提早,為再生稻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信陽市農科所試驗地,覆膜水稻穗大蘗足,長勢喜人,與對照物形成了鮮明對比。經理論測產,畝產可達767公斤,遠高于信陽市目前630公斤的平均畝產,增產幅度在20%以上。按市場價一公斤稻谷1.92元計算,每畝可新增經濟效益260元以上。
該項技術在信陽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可解決近百萬畝缺乏正常灌溉條件的稻田用水問題,為信陽市旱區水稻生產找到了一條發展途徑,還是一種效果顯著、簡便易行的豐產高效技術,可大幅提高水稻產量,而且一旦再生稻探索成功,其效益相當于增加一季下茬作物,基本能解決冬季白茬田閑置問題,對實現信陽市糧食增產30億斤至40億斤的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藍黎明)
技術的綜合集成,植株早發健壯,生育期延長,低位分蘗增多,高產穩產,并節水70%以上,具有節肥、省種、省工、無公害和環保等特點。同時,生育期提前,成熟提早,為再生稻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信陽市農科所試驗地,覆膜水稻穗大蘗足,長勢喜人,與對照物形成了鮮明對比。經理論測產,畝產可達767公斤,遠高于信陽市目前630公斤的平均畝產,增產幅度在20%以上。按市場價一公斤稻谷1.92元計算,每畝可新增經濟效益260元以上。
該項技術在信陽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可解決近百萬畝缺乏正常灌溉條件的稻田用水問題,為信陽市旱區水稻生產找到了一條發展途徑,還是一種效果顯著、簡便易行的豐產高效技術,可大幅提高水稻產量,而且一旦再生稻探索成功,其效益相當于增加一季下茬作物,基本能解決冬季白茬田閑置問題,對實現信陽市糧食增產30億斤至40億斤的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新聞網 藍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