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安徽省政府采購:9.74億大單購小麥良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560
 

  “通過政府采購的小麥良種,每畝地要是增產100斤的話,安徽省3600多萬畝地,就能增產36億斤糧食,相當于農民增收35億元。”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安徽省天益青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益青”)總經理劉良柏算了這樣一筆賬。“安徽省小麥產量過去每畝不足600斤,現在最高能達到1200斤。”
  近年來,中央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對種糧農民推出了“四大補貼”,即糧食直接補貼(下稱“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其中,直補與良種補貼金額相同,均為每畝10元,但直補是直接將錢款打到農民的“涉農一卡通”上,而良種補貼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有的省份采用的是直補,有的省份采用的是政府采購。直補或政府采購,到底哪種方式更合適?
  安徽省連續三年實行省級政府采購小麥良種,給當地“三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赴安徽,進行了實地采訪。
  安徽省政府采購小麥良種已三年
  7月22日上午8時,安徽省某賓館大廳內熱鬧非凡。安徽省2009年小麥優勢產區良種推廣補貼采購項目(項目編號:AH-H2009273)(下稱“良種采購”)即將在此舉行開標會。
  今年安徽省小麥良種采購,種植面積為3684.96萬畝,補貼品種57個,預計采購小麥良種5.9億斤,采購預算9.74億元。其中,國家良種每畝補貼10元,總額為3.69億元,其余采購款由農民自籌。
  現場分別設置了簽到點、談判文件接收點、談判保證金接收點、“賣方信息一覽表”接收點。因為上午九時是截止時間,前來參與的供應商(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都略顯焦急地交付文件。其后,110家供應商代表、32個項目縣農委主任、20多位農業專家,還有省政府采購中心的工作人員,近三百人齊聚一堂。
  “這是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自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小麥良種采購訂單。”該中心姜毅主任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今年是安徽省實行優勢產區小麥良種省級政府采購的第三年。三年三個臺階,從采購預算資金來說,2007年為2億多元,2008年5億多元,而今年則超過了9億元。”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農業局局長牛運生又做了進一步說明,“自2005年采取政府采購良種以來,前兩年是市縣級統一采購,2007年開始省級政府采購,連續5年小麥產量豐收,連續5年小麥單產、總產超歷史。”?
  為什么小麥要政府采購統一供種?牛運生給出了專業答復。“因為小麥是常規品種。收獲的小麥,農民可以自己留種,但結果是導致種子品質越來越退化,產量越來越低。以前,農民換種率僅在20%~30%。現在,統一供種后,不僅產量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質量也明顯提高了。”
  “過去,普遍認為安徽省小麥質量不如山東、河南,但現在,安徽小麥同樣走俏。”牛運生說。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因為看中了安徽蒙城統一供種的小麥質量高,一家河南企業投資數千萬元,專門在該縣建立了一個工廠,從事小麥深加工。
  “安徽省被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蕩遼闊,是小麥集中種植的優勢產區。”亳州市蒙城縣農委主任葛月光向記者介紹,“往年政府采購良種供應都是幾個村每年輪流,輪空的村子意見很大。今年全覆蓋,家家戶戶都能有良種了。”
  “國家良種每畝補貼10元,攤到每斤種子就是補貼0.63元,均價算每斤1.57元,農民只要掏0.94元即可買到1斤麥種。”葛月光解析道,“過去是農民用兩斤商品小麥才能買到1斤種子,現在1斤小麥就可以買到1斤種子。除了國家惠農補貼外,還有政府規模采購帶來的低價位,農民得到了‘雙重實惠’。”
  7月28日,記者從省采購中心得知,今年小麥良種的政府采購工作已經圓滿結束。平均采購價為每斤1.56-1.57元,未超過政府原定的最高限價1.65元,沒有一起流標,所需品種全部采購成功。
  姜毅主任非常感慨,“今年小麥良種采購沒有一起流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往年雙方很難完全達成一致,總會有幾個品種流標。”
  “有異議是正常的”
  就在記者采訪中,也有個別供應商表示異議,認為政府采購是計劃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倒退等等。
  “任何事情都會遭遇一些異議,有異議是正常的。”牛運生回應道,“對供應商來說,歸根結底是一種利益的調整。今年安徽省實行省級政府采購,做到優勢產區全覆蓋,基本上覆蓋了安徽省絕大部分麥種的市場空間。市場蛋糕的總量是一定的,你多了,別人就少了,少的自然就有意見了。”
  “關鍵看主流,看誰贊成,誰反對。”他坦言,“政府要求最大限度保護農民利益,最大限度促進農業生產。我們為了這份事業,也會堅持克服困難,盡職盡責地做下去。有些負面的問題,我們都會解決。”
  作為舉措之一,今年安徽省將麥種選擇權交給農民。過去政府一廂情愿做好事,農民還不領情;現在則是農民自己選種,政府替你采購回來就行了。農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政府從越俎代庖到提供服務。小麥良種選擇逐一統計到縣,縣里再組織專家把關。這樣,種子企業要想占領市場,就必須要說服農民,到農民那“公關”。
  哪些企業能進入政府采購市場
  牛運生向記者介紹,在未實行政府采購統一供種前,市場魚龍混雜,全省大大小小的種子公司就達1萬多家。有些不法商販,為了推銷種子,往往向農民推銷各種各樣的新名詞,什么“千斤不倒”,什么“鐵桿小麥”,什么“超大穗”等等??“新品種”層出不窮。如果農民被蠱惑動心了,那就宰你沒商量。輕則小麥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就小麥種子生產企業來說,誰能進入政府采購市場?誰能成為良種供應商?記者查閱《安徽省2009年小麥優勢產區良種推廣補貼采購項目采購文件》,注意到一些資質要求:“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具備小麥良種繁殖基地;要有銀行出具的資信證明等。”
  記者了解到,開始購買本項目招標文件的種子企業有120家,但實際參與的是111家。“誠信經營的規模種子企業就能得到發展,而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企業一定會被拒之門外。”牛運生向記者表示。那么那些規模小、但又誠信經營的種子企業能否進入政府采購市場?“他們可以找一些大的公司進行聯合投標。”
  安徽省天益青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觀點。“10年前,我們每年小麥種子銷售額為500~600萬斤,但現在則到了4000-5000萬斤。”該公司總經理劉良柏說。
  本土種子發展關乎國家糧食安全
  “30年改革開放,政府出臺了很多惠農措施,但從來沒有哪一項,像良種政府采購這樣行之有效。”從事種業30多年,“親眼見證了安徽種業發展歷史”的劉良柏深有感慨。他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他的愿望:“希望國家良種補貼政策與政府采購方式配套進行的模式保持不變。”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從2000年《種子法》頒布以來,我國種業開始了市場化進程。但開放后,由于國內種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結果跨國公司大量涌入,嚴重擠壓了國內種子企業空間,同時他們又加緊在國內研發布局,對我國的種質資源和種子產業安全構成了威脅。
  牛運生向《中國經濟周刊》剖析道,國家糧食安全歸根結底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糧食的產量。如何在有限的耕地面積內生產更多的糧食,這就要靠科技,靠投入,靠政策。
  作為參與本項目的農業專家,安徽省農委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夏英萍也向記者指出,良種是關系到農業生產的基礎物資,是農業發展的源頭產品。國家糧食安全尤其需要本土種子企業的發展壯大,而政府采購市場客觀上使這些種子企業的發展提速。 
   安徽省農民說:
  “除了種子,化肥、農藥也應由政府采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雪琴/安徽蒙城報道
  “政府采購、統一供種就是好,我們不要良種直補。”在亳州市蒙城縣采訪時,八個村的村民代表不約而同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經過近20個小時在省城合肥的采訪,記者很想了解第一線農民的聲音。7月23日,當地大雨傾盆,記者早晨6點從合肥出發,歷經3個小時車程,來到了安徽省最大的小麥主產地亳州市蒙城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地和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一般青壯年勞力都進城打工,而留在家里的是婦女、老人和孩子。白楊林場阜西村農民阜守彬告訴記者:“過去,我們被假種子可害慘了。現在政府統一供種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農民放心,質量放心,價格放心。”
  65歲的樂土鎮楊橋村老漢姚長樂這樣描述他的幸福生活。“我們家一共8口人,7口人都到外面打工了,只有我一人在家,種地13畝,每年忙活3個月,剩下的就是打打小牌,喝喝老酒,快活得很。”
  一個老漢怎么種得了13畝地?旁邊一位村干部解釋道,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一般13畝地播種,使用播種機,只要2個小時;收割時有收割機,也只要2天就可以了。
  牛運生笑言:“從前,農民種植的麥種往往多、爛、雜,遠遠看去麥穗高高矮矮,像是‘三層樓,五花頭’。但有了統一供種后,麥田里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浪滾滾,十分舒坦!”
  記者采訪中還意外地發現了農村兩種關系的改善,一是干群關系,二是農技關系。干部和農民,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都非常親密。“過去,鄉村干部來,我們掉頭就走。因為他們來,無非就是收費,各種各樣的費用,我們都煩透了。”劉周村村民劉純欽說。
  “現在不一樣了。”另一位村民喬金玉接著說:“他們給我們送良種來了,有的甚至送到田間地頭。他們不是來收費,而是來關心莊稼長勢,關心我們老百姓的收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過去,農委或者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一直是冷得不能再冷的部門,但現在他們卻炙手可熱。“一個農技人員負責四個村,我們都知道他們的電話號碼,有事就打電話。”施湖村村民喬美真說。
  在蒙城縣,普遍供應的小麥良種是煙農19號,“每畝地過去最多700斤,現在最高能達到1200斤,”三李村農婦張芹告訴記者,“今年初雖然干旱,但還是能達到1000斤以上。”
  當地農民還向記者透露,每到收獲季節,就會有企業上門收購,價格會比市場上的高。今年,國家保護收購價是每斤0.87元,而煙農19號收購價會達到0.91元-0.92元。
  樂土鎮副鎮長李彬最后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建言,“第一,我們希望安徽省政府采購統一供種的政策不要變。第二,我們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擴大統一供種的范圍,如種子、化肥、農藥等。”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