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關于印發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種質資源登記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省農業農村廳認真組織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沈陽農業大學、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丹東農業科學院等4家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20個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集中開展了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共填報登記農作物種質資源31140份(其中:遼寧省農業科學院27839份、沈陽農業大學1912份、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400份、丹東農業科學院989份),為實現農作物種質資源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做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結合單位實際,研究制定了登記工作細則,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每位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確保資源登記工作高效、高質量完成。遼寧省種質資源庫保存資源數量較大、類型復雜,登記人員加班加點,全力推進,較好完成了集中性資源登記工作。省種質資源庫負責人吳禹研究員在登記工作期間,針對“確定種質資源類型”等登記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前往來源地、保種地,對每份資源的種質類型等進行確認,仍確認不了的,就專門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研討確定,確保提交的每份資源信息準確,符合標準。
沈陽農業大學加強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有關庫圃及時成立工作組,組織有關專家開展工作指導。東北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圃在沈陽農業大學果蔬加工與貯藏團隊辛廣教授的帶領下,成立了由辛廣教授任組長、16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軟棗獼猴桃種質資源登記工作小組,聘請軟棗獼猴桃專家孫曉榮教授對資源登記工作進行指導。自今年4月以來,工作小組成員對資源圃內307份軟棗獼猴桃資源信息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梳理,并及時開展網上資源登記填報,按時完成了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種質資源登記工作。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種質資源登記工作方案》和省廳的工作要求,第一時間專題部署登記工作,建立了由業務處室牽頭、市農科院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并成立以農業研究部負責同志為組長,4個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圃負責人為副組長的登記工作組。為確保填報工作的規范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11人參加登記工作培訓,并就《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細則》對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確保登記工作規范開展。
丹東農業科學院以此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工作為契機,嚴格按照《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細則》和《農作物種質資源技術規范》要求,完善種質資源保存、登記、出入庫等管理細則,加強種質資源規范管理。工作人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困難,主動放棄午休或周末休息時間,加班加點開展種質資源的整理,包括對種質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和編碼,通過條形碼打印、紙袋折疊粘貼、種子稱量記錄、入庫登記保存,確保每一份填報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準確無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