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積極對接黑龍江省委“建設大豆優質糧源生產基地”和黑河市委“打造國家大豆良種選育中心”的部署要求,以加快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種糧一體化”為目標,大力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種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獲評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綠色原料(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黑龍江省大豆振興計劃示范市等。
科技先行,創新攻關,優質品種為種業振興蓄勢賦能。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五大連池市加快推進大豆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著力打造良好的科研服務環境,投資4130萬元建設大豆種子綜合服務中心、大豆育種創新研發中心,為科研專家提供辦公用房、實驗室、試驗田、農機具等相關配套設施,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目前已有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11個育種團隊入駐,其中省級以上專家團隊5個。不斷深化合作,與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18所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建立3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引進育種專家人才35名,開展大豆新品種、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研發,強力打造“種子芯片”,目前擁有大豆自主知識產權品種169個,基地繁育大豆品種194個。
增產增效,示范引領,良種繁育保糧食安全根基穩定。作為國家首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五大連池市搭乘種業振興快車,實施種子加工倉儲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建成制種基地監管服務云平臺及可監控設施設備93處,實現30萬畝田情管理全過程監測。實施大豆良種增產增效計劃,獲得原種30萬公斤,提高年制種能力10%以上。高標準打造技術集成展示園18處,實施大豆高產攻關試驗,實現平均畝產200公斤以上。2022年大豆良種繁育面積達134萬畝,除黑龍江省83萬畝外,在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以及南方部分地區擴繁51萬畝。建設國家級大豆品種展示示范基地4個,篩選了139個適合在不同積溫帶種植的高產、高油大豆品種進行展示、示范。其中的代表性品種“蒙豆1137”2022年實收畝產571斤,創下本地第四積溫帶大豆產量歷史新高。
政策扶持,融合發展,優企集聚助種業競爭實力提升。近年來,五大連池市牢牢把握種業發展戰略機遇,用好用足制種大縣獎勵等政策,扶持龍頭種企和基地融合發展,重點龍頭企業2021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先后引進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設立分公司、國內大豆育種頭部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大豆種業實力得到顯著提升。聚力打造“種業強市”,先后出臺《促進大豆種業發展合作若干政策》《大豆種業優惠政策實施意見》《大豆育種人才引進實施方案》等扶持政策,2021年成功獲批創建以大豆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獲批新一輪制種大縣獎補項目,有力支持企業種源核心基地建設和加工倉儲能力、檢驗檢測能力、科研能力、制種監測能力提升,實現優勢基地與龍頭企業合作共建,有效推動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其中大豆育種創新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為黑龍江省首家育種研發服務平臺。目前,五大連池市15家大豆種企現有固定資產3.7億元,生產線33條,年加工能力52萬噸,倉儲能力43萬噸,年加工春大豆種子15萬噸以上,制種量可供3000萬畝耕地用種,主要銷往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等地。
多措并舉,拓寬渠道,產業鏈條促農民群眾致富增收。五大連池市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積極引導種業與繁種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以上的價格由企業進行回購,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017年五大連池市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以來,累計簽訂產銷訂單2888余份,訂單面積786萬畝次。同時,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等方式,使小農戶充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帶動5945戶農戶實現增收,2022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萬元,較2017年年均增長8.3%,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今后一個時期,五大連池市將通過建良田、育良種、用良法、配良機,實現大豆良種擴面積、提質量、增銷量。力爭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取得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選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新品種,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現代種業集團,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廣泛應用,將五大連池市建設成為“中國大豆良種繁育之鄉”。
(作者系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