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9日,全國農技中心在重慶市組織召開了全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工作交流會。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品種登記工作成效,深入分析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研究落實2020年省級種子站長會要求,謀劃“十四五”品種登記工作思路。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部省兩級積極探索、真抓實干,在規范事前登記、嚴格事中審查、創開事后管理上持續發力,在登記許可、符合性驗證、跟蹤評價等重點工作上狠下功夫,在品種登記的具體操作、問題研究、宣傳造勢上做足功課,取得了顯著成效。登記激發了種業市場活力。登記品種數量達到22099個,品種類型豐富,質量趨向綠色優質,企業選育登記品種占57.6%,創新主體實力不斷增強。登記維護了種業市場秩序。部省嚴格審查登記材料,嚴格規范品種命名,及時阻止擾亂種子市場秩序行為。登記服務了農民選種用種。省部兩級安排展示示范點328個,展示示范品種10226個次,舉辦一系列大型現場觀摩活動,為農民看禾選種提供了參考。
會議指出,今年品種登記成為行業熱點,應正確認識當前品種登記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要準確把握品種登記制度的發展方向,正確處理品種登記放與管的關系、省級與部級的關系、登記許可與登記制度的關系、品種登記與市場監管的關系。
會議強調,“十四五”規劃突出強調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體現了種業是農業芯片的重要地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的要求,著力加強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種子生產繁育和市場監管水平,加大良種推廣應用力度,為確保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十四五”時期,品種登記工作重點將由“寬進”轉向“寬進嚴管”并重,持續健全品種登記管理服務體系,推進種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2021年主要任務:推動登記辦法和指南的修訂工作,確保品種登記的科學性。清查處理登記問題品種,維護種業市場秩序。構建部省聯合的展示評價體系,形成展示評價網絡。開展生產應用調查和種業發展研究,支撐種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要求,各省要進一步理清登記工作思路,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實落地。落實主體責任,發揮省級主導作用;樹立法治思維,依法從事登記工作;強化宣傳引導,提升正面宣傳影響力;注重先行先試,探索符合性驗證工作;放大工作格局,掌握產業發展動態;發揚奮斗精神,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
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共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委員袁德勝參會并致辭,來自28個省(區、市)種子站(局、中心)品種登記工作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