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從河南農業大學獲悉,近日在光山縣北向店鄉李樓村水稻田內,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由河南農業大學擔任技術依托單位的水稻糧飼“雙優雙高”試驗示范田迎來青飼草實割測產。
據了解,糧飼“雙優雙高”項目示范面積1000余畝,3月上旬育秧,4月上旬移栽,采用精確定量栽培管理,在頭季水稻抽穗開花期后收割鮮草作為飼草,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的水稻作為優質稻米。此次頭季水稻青貯實割測產,專家組選取了乳熟期再生稻兩優6326和桃優香占,留茬高度為25厘米。桃優香占實割241平方米,實收畝產優質鮮飼草3815公斤。兩優6326實割245.2平方米,實收畝產優質鮮飼草3128公斤。
專家組現場對青飼草測產
現場,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實地查看水稻長勢、籽粒灌漿結實情況,并對青飼草進行實割測產。經實割測產,專家組一致認為,水稻糧飼“雙優雙高”示范效果顯著,并建議進一步加強水稻糧飼雙優雙高全程機械化和青貯配套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
青貯水稻收割現場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畜牧業生產大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實現優質口糧和優質畜產品的有效供給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探索水稻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融合的新途徑,實現優質稻和優質飼草“雙優雙高”是一種高產高效的新模式。
據項目技術負責人、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趙全志介紹,河南水稻常年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近年豫南稻區再生稻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經發展到40多萬畝,但由于頭季稻灌漿期處于高溫時期,稻米品質相對較差,而再生季后期積溫相對較少而產量較低。水稻糧飼“雙優雙高”示范試驗項目,通過提前收割頭季水稻青貯作飼料,能夠有效解決7—8月份畜牧業飼料短缺問題;再生稻的根系活力和再生能力增強,能夠解決再生稻產量低的問題,從而增加稻米產量,提供優質稻口糧。(記者 張楠 通訊員 孫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