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病蟲害測報區域站監測,6月中旬以來,一代棉鈴蟲成蟲進入盛發期,黃淮、華北和西北地區誘蛾量偏高,氣象條件對北方二代棉鈴蟲發生有利,預計今年二代棉鈴蟲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偏重發生,華北和西北地區區域加重為害態勢明顯,各棉區Bt棉田偏輕發生。預計棉田發生面積約1000萬畝,其他作物田發生面積為3000萬畝。二代幼蟲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今年各棉區棉花種植面積較為穩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疆棉區種植較高比率的Bt棉,抗蟲效果穩定,對二代棉鈴蟲發生起到明顯控制作用,棉田會表現卵量高而幼蟲量不高、為害不重的現象。而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廣泛種植,為棉鈴蟲繁殖為害提供了適宜的寄主條件,棉鈴蟲對棉田外作物的危害將加重。加之棉鈴蟲對有機磷、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產生高水平抗性和高齡幼蟲的耐藥性增強,防治效果降低,田間為害程度加重。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多、氣溫較常年偏高,對棉鈴蟲發生為害十分有利。各地應注意加強各作物田的調查,及時指導對卵期和低齡幼蟲開展科學防治,降低為害損失,保護作物生長安全。 邱旭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