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春小麥是四川甘孜州兩大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直接影響全州糧食總產及全州糧食安全問題。由于我州受自然條件惡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大作物產量不高,因此大力培育青稞、春小麥新品種,提高單產和總產量顯得尤為重要。甘孜州科技局根據《甘孜州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科技工作要求,始終以“四大科技工程、五大科技專項”為抓手,狠抓科技攻關項目實施,著力提高全州科技工作的顯示度和對經濟的貢獻率,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3月13日,該州重大科技項目《青稞新品種選育》、《春小麥新品種選育》順利通過州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驗收,標志著我州在“突破性動植物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專項”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該項目在州農科所科技人員的艱辛勞動和不懈努力下,通過多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為下一階段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選育出的青稞新品種--“康青7號”,通過了全國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審定(編號:國品鑒雜2006026),獲2007年甘孜州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家、省州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篇;編寫《甘孜州青稞產業實用技術手冊》(4.5萬字)和《青稞栽培技術》(7萬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供農技人員、農民技術員用。新品種育成后,在3年內將累計推廣30萬畝,畝增青稞15公斤,累計增產青稞450萬公斤,按每公斤4元計,新增產值1800萬元,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都十分顯著。
項目選育出的春小麥新品種--“康麥八號”,通過了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川審麥2008012),平均畝產達206.5-265公斤,畝產增45.6公斤(增幅22.86%)。新品種育成后,在甘孜州一熟春麥區推廣,以5年計推廣20萬畝,畝增15公斤,按每公斤1.5元計,新增產值450萬元,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甘孜州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