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至,為切實抓好冬前麥田管理,科學應對不利因素影響,培育冬前壯苗,保苗安全越冬,奠定明年夏糧豐產基礎,特提出以下冬前麥田管理技術意見。
一、麥播生產形勢分析
今年我市小麥播種工作進展較為順利,據農技部門統計全市麥播面積290.7萬畝,播種基礎整體較好。一是播期降水較多,播種時間分散。據氣象部門統計,10月上、中旬,我市共降水21.7毫米,大部分地塊墑情較好,對小麥播種出苗較為有利。但由于陰雨天氣較多,加之秋作物成熟收獲期較長,使小麥播種期拉長,從10月1日到10月26日均有播種。其中10月5-20日共播種213.5萬畝,占麥播面積的73.5%,基本實現了適期播種。二是主導品種突出,科技含量高。今年我市主要種植品種為周麥22、鄭麥366、矮抗58、周麥16、百農207等,其中優質強筋小麥面積明顯加大;深耕深松面積220.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46.9萬畝;麥播期病蟲害防控基本實現全覆蓋。
雖然今年全市小麥播種形勢整體較好,但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地塊有缺苗斷壟現象。由于今年我市麥播期降水較多,部分粘土地整地質量較差,土壤坷垃較多,容易出現缺苗斷壟現象。二是部分地塊播種偏深。由于我市秸稈還田面積較大,加之部分旋耕地塊耙壓不實,土壤暄松,小麥播種偏深,出苗后地中莖較長,營養消耗較多,以致長勢較弱。三是部分地塊有旺長趨勢。由于今年麥播期陰雨天氣較多,部分地塊搶時搶墑播種,播期較早,播量偏大,加之小麥播種后氣溫偏高,部分麥田出現旺長趨勢。四是晚播麥田苗情較弱。部分地塊秋作物騰茬較晚,小麥播種出苗偏晚,苗情較弱。
二、冬前麥田管理關鍵技術
目前我市大部分麥田已進入3-4葉期,針對當前小麥生產形勢,今年我市冬前麥田管理應突出抓好以下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一)及早查苗補種。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地塊,要及早用同一品種的種子催芽補種,或在小麥3葉期至4葉期進行疏苗移栽。移栽時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壓心,下不露白,并踏實澆水,適當補肥,保苗成活。
(二)適時中耕鎮壓。小麥進入分蘗期后要適時進行中耕劃鋤,破除板結,改善土壤通氣條件,促根蘗健壯發育。對耕作粗放、坷垃較多的麥田或秸稈還田未壓實的麥田,地面封凍前進行鎮壓,壓碎坷垃,彌補裂縫,可起到保溫保墑的作用。鎮壓時,應掌握“地濕不壓地干壓,陰天不壓晴天壓,早晨不壓中午壓” 的原則。
(三)因苗分類管理。一是適時澆水,補充墑情。對于墑情較差地塊應合理澆水,以培育冬前壯苗,降雨或澆過水的麥田,在墑情適宜時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二是對播種偏早,群體過大過旺的麥田,采取鎮壓或深中耕等方式,控制地上部旺長,培育冬前壯苗。三是對于地力較差、底肥施用不足的弱苗麥田,應在冬前分蘗盛期及時追施適量尿素。四是合理澆好越冬水。冬灌要根據苗情和土壤墑情分類進行,若墑情充足,可不澆越冬水;若墑情較差,對于弱苗麥田,冬灌要早,壯苗麥田,冬灌要晚,旺長麥田,可不進行冬灌。冬灌的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5℃左右進行,在封凍前完成,澆水時要在晴天上午進行,以澆水后當天全部滲入土中為宜,一般每畝澆水量為40方,禁止大水漫灌,澆后及時劃鋤松土,破除板結。
(四)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冬前是防治雜草的關鍵時期,要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化學除草,提高防治效果。以野燕麥、看麥娘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炔草酸、精惡唑禾草靈等除草劑進行防除;以節節麥、堿茅、硬草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進行防除;雙子葉雜草可選用雙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苯磺隆、溴苯腈和二甲四氯水劑等除草劑進行防除。施藥時間要掌握在主要雜草基本出齊、小麥3-5葉、雜草2-4葉期、日均溫5℃以上的晴天進行。要充分發揮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作用,盡量采用大中型噴桿噴霧機施藥,以保證防除效果,防止藥害發生。
(五)做好防災減災。各縣(市、區)要及早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努力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遇到強降溫天氣,要在寒潮來臨之前及時澆水防凍,對遭受凍害的麥田要及早追肥澆水,促其盡快恢復生長;低洼易澇麥田,要及時清理溝渠,遇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漬澇危害;嚴禁畜禽啃青,傷害麥苗。
三、搞好冬前麥田管理的宣傳和服務
各級農技部門要高度重視冬前麥田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全力以赴抓好各項措施落實。一是要認真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查苗情、墑情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掌握生產動態,研究分析生產形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冬前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二是要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通過舉辦培訓班、專家講座、12316“三農熱線”、手機短信、微信、送科技下鄉等多種方法和形式,積極開展好冬前麥田管理技術培訓和宣傳,提高入戶率、到田率,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管理水平,為奪取明年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