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搭建良種推廣平臺
一百多個新品種用長勢為自己代言
本報記者吳晉斌
8月23日、24日,山西省青貯玉米及雜糧新品種展示現場觀摩會在朔州市山陰縣和大同市靈丘縣流動召開。20多個青貯玉米新品種、100個雜糧雜豆新品種用“長勢”為自己代言。
“不怕不識禾,就怕禾比禾。”兩市的種植大戶、養殖園區和種植合作社等新興經營主體的負責人在分享這道新品種盛宴的同時,心里對來年的選種也有了譜。
秋收時,還將通過實打實收對示范的新品種進行測產,并將展示結果一一發放到這些新型經營主體手里,作為他們自主選擇品種的依據。
山西農業的優勢在特色。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山西啟動了雜糧和畜牧等特色農業產業振興工程。優良品種是農業調結構的先導,是農業生產的核心要素和農業增產增效的內因,最能體現農業的“含金量”。山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種植業結構調整必須有種業的支撐和保障,才能有效地回答好農民種什么,如何種的問題。
“還有一個背景,就是新的種子法頒布以后,新品種進入了井噴期,不僅是農民,就是種子行業的人也很難給農民說清楚每一個新品種的適應性。所以,搭建一個農業部門看禾推介品種、農民看禾選用品種、種業企業看禾營銷品種的良種推廣平臺十分必要。”山西省農業廳種子總站站長閻會平說。
基于此,2017年,山西省農業廳種子總站重點在“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大同市靈丘縣、朔州市山陰縣實施了雜糧雜豆、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省級展示篩選示范工程。同時還在太原市婁煩縣和太行山上黨盆地長治區試站實施了馬鈴薯、機收籽粒玉米新品種省級展示篩選示范工程,開展了新品種展示公益性服務行動,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品種。
“這是明年想選的幾個品種。”此次現場觀摩會上,山陰縣順友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賈日軍聽完各個品種的解說之后,在潞玉10號、利單195等品種上面打了個對勾,見記者看他,就解釋說。
“這一服務平臺的搭建,既是農民認識、了解、選用新品種的看臺,又是種子企業展示、宣傳、交易新品種的擂臺,還是管理部門提升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舞臺。”山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郭建文說。
近年來,山西把新品種展示示范作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在17個新品種綜合試驗站建設了省級窗口,在120多個展示園區建設了市縣窗口,還引導種子企業建立了展示點56個,基本覆蓋全省農業生產不同區域,構建了山西省新品種展示示范體系,并已經成為了新品種推廣的主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