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zhong)業商(shang)務(wu)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zhong)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xi)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小麥赤霉病會減產甚至絕收 豫皖鄂等拉響警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4-10  來源:中國糧油  瀏覽次數:126
 
 
      赤霉病是我國小麥產區常發性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小麥高產穩產,而且發病后產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麥粒,影響小麥質量安全,對人畜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并且會導致糧食部門拒絕收儲,進而影響農民減收。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連續3天以上的陰雨天氣或大霧天氣,就能造成病害大流行;連續3天降雨達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麥苗稠密,田間郁蔽,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也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
 
      赤霉病菌一般在小麥開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抽穗期次之,乳熟期病菌侵染率明顯降低,糊熟期后病菌基本不能侵入。
 
      Q
 
      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A
 
      “中等流行年可使小麥減產5%~15%,大流行年可使小麥減產30%~60%,嚴重的甚至造成絕收。”據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丁克堅教授介紹,病籽粒還產生多種毒素,人、畜誤食病粒后會引起發熱、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一旦病粒率超過4 %,糧食部門嚴禁收購入庫,將影響小麥收購和農民收入。”
 
      警報1:湖北省
 
      當前,湖北小麥正進入抽穗、揚花階段,既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病蟲發生防控的關鍵時期。根據省氣象部門預測:4月份降水除鄂西北偏多1~2成外,其他大部偏少1~2成;平均氣溫大部偏高0.2~0.9℃,主要降水過程大致時段6~10日、18~19日、22~24日、28~29日,與小麥揚花期吻合度高,加上小麥品種抗性普遍較差,菌源基數偏高,非常有利于小麥赤霉病菌的侵染和病害流行。
 
      根據各區域站系統監測,結合小麥長勢及天氣趨勢綜合分析,預計小麥赤霉病在鄂東、江漢平原、鄂北等產區大部4級,局部5級;病害流行高峰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發生面積約1000萬畝。
 
      警報2:河南省:
 
      目前河南省小麥從南往北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是預防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時期。據3月下旬,平橋區調查,赤霉病稻樁平均帶菌率32.5%,最高79%;平輿縣玉米根茬帶菌率17.9%,子囊殼成熟度指數7.4。說明田間菌源比較豐富,且發育良好。
 
      據河南省氣候中心預報,4月份,河南省降水量北部和西南部地區偏多0~2成,其他地區偏少0~2成,平均氣溫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偏低0~1℃,其他地區偏高0~1℃。預計4月份主要天氣過程有5次,分別出現在3-4日、6-8日、12-13日、15-17日和28-30日。其中4月3-4日,全省大部普降小雨,西部、南部部分地區達中雨;6-8日,全省大部有小到中雨;12-13日、15-17日和28-30日,全省大部有小雨。4月份頻繁的降雨過程,十分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危害。
 
      根據菌源量,4月份河南省天氣條件及目前主栽品種抗病性差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河南省小麥赤霉病在豫南(許昌以南)、豫東南(周口)、豫北偏重發生,局部重發,其它地區中度到偏輕發生。

      警報3:安徽省
 
      由于田間菌源量大,氣象預報4月份降雨過程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度高,安徽省小麥赤霉病呈大流行的態勢。
 
      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上中旬主要有2次較明顯降水過程,出現在4月上旬中期 (4月5-7日)和4月中旬前期(4月12-14日)。這兩次降水過程分別與淮河以南適播小麥、沿淮及其以南中遲播稻茬麥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十分有利于赤霉病侵染流行。全省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約280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6500萬畝次。
警報4:江蘇省
 
      受今年小麥苗情不平衡性大、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高等因素影響,預計江蘇省小麥赤霉病防控形勢將是近年來最為嚴峻的一年。從苗情上看,由于去年小麥播期拉長、爛耕爛種比例高、晚播面積大、基肥施用量少,苗情是近年最差的一年,生育進程差異也是近年最大的一年。若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將顯著增加赤霉病流行的概率、根系早衰和植株倒伏的機率。從品種上看,目前我省沒有高抗赤霉病品種,感病品種占比超過60%,尤其是沿淮與淮北小麥主產區,感病品種超過90%,一旦遇到適宜氣候條件就會嚴重流行。從政策走向上看,受糧價變動等因素影響,群眾對農業生產投入和赤霉病防治的積極性下降。
 
      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
 
      (一)堅持適期用藥。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預防控制小麥赤霉病發生的最佳時期。長江流域、江淮、黃淮等常發區,全面落實“見花打藥”(揚花5-10%)預防控制措施,如遇連陰雨、長時間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需進行第二次防治的,應在第一次用藥后5-7天再次施藥。黃淮北部、華北、西北等偶發區,一旦遇適宜病害發生的氣候條件,應抓住小麥揚花期,及時用藥預防。
 
      (二)堅持合理選藥。選用對路的藥劑種類、足夠的有效劑量,是保證預防控制效果的關鍵。應優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江淮等赤霉病菌已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必須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制劑。同時,盡量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劑型;注意輪換用藥,第二次防治應選用與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以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污染。
 
      (三)堅持科學施藥。選用高效的施藥器械、適宜的助劑和穩定劑,是保障預防控制效果的基礎。推薦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無人機、熱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機械,應盡量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盡可能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添加相應的功能助劑,保證適宜的霧滴大小和藥液均勻展布性能。機動彌霧機噴霧,出液量應控制在2/3以內;熱霧機防治,應配合穩定劑使用;無人機尤其是多旋翼無人機作業,應添加沉降劑。
 
      (四)堅持一噴多效。小麥穗期是小麥多種病蟲盛發期,也是防控的關鍵期。各地應以小麥赤霉病預防控制為重點,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和科學混配防控藥劑,兼顧做好吸漿蟲、蚜蟲、條銹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同時,注重防病治蟲和控旺防衰相結合,分類指導、藥肥混用、保粒增重。
 
      來源:農業部、中國農資網、湖北省農業廳、中安在線、中新網、江蘇植保網等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