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公斤良種撒向40個國家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瓊瑤、通訊員郭承亮)8月初,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9個國家23名學員不遠千里來到省種子集團,交流學習農作物種子技術。這樣每年一度的聚會,已經持續8個年頭了。“我們不僅賣種子,更要把良種良法傳授給他們,兩者結合才能實現高產高效。”省種子集團負責人說。
省種子集團在國外市場鏖戰多年,已與亞洲、非洲、美洲等地40多個國家的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科技及貿易合作關系,種子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截至今年6月,省種子集團輸出農作物種子5000多萬公斤,品種主要為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油菜、雜交抗蟲棉花等,推廣面積達300多萬公頃,增產糧食150億公斤以上,受到當地政府和農民的廣泛贊譽。
國外種子市場競爭比國內更加激烈,省種子集團以往“走出去”領域過于單一,出口主要是農作物種子,未形成產業鏈全線出口,導致吸收境外資金占比較少,規避國際風險能力有欠缺。
為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應對新形勢,省種子集團主動調整戰略,由單純的種子出口轉向種子出口、技術輸出、資本輸出相結合,試水國際化營銷模式,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厄瓜多爾等國家成立合資公司,并調派核心技術人員常年蹲守各出口國,與當地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研發,探索適合本地的良種良法。目前已在10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品種試驗基地,16個品種通過國外審定或注冊,20多個品種參加國外區域試驗。
巴基斯坦是我省重要的農作物種子輸出國,去年省種子集團在巴基斯坦成立了第一家海外獨資公司,根據當地市場需求自主培育新品種,實現就地育種、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并配套技術跟蹤服務。
在開拓國外種業市場的同時,該公司緊抓科研創新,每年常態研發直接投入800萬元以上,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6%以上。
鏈接
“兩優287”成三省救災主力品種
(記者胡瓊瑤、通訊員郭承亮)“洪水已退,急需補種。”連日來,省種子集團水稻部經理羅必燦的電話被打爆,來自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客商緊急求購“兩優287”水稻種,至7月底,公司已向三個省份銷售或捐贈“兩優287”早稻種子10萬多公斤。
作為我省首個超級稻品種,“兩優287”連續7年蟬聯全國雜交早稻推廣面積首位。該品種由省種子集團與湖北大學聯合研發,因具有適應性廣、生育期短、可直播等特點,被湖北、江西列為主推品種,年推廣面積120萬畝以上。
今年我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農業生產嚴重受損。要想盡快恢復生產,需要選育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的品種補種改種。省農業廳篩選“兩優287”水稻種是較為適宜的救災良種。
得知此情況,省種子集團多次多批組織向紅安、羅田、團風等災區捐贈適時、適用的救災良種,同時組織專家分期分批進行技術指導,全程跟蹤,做好產銷銜接。“一般早稻需要105-110天生育期,而‘兩優287’只需要90天左右,播種期可延遲至7月20日。”羅必燦說,自2005年研發成功以來,公司在“兩優287”原有性能上不斷創新,反復改良,讓這一傳統品種經久不衰。
由于湖南、江西等地同樣受災嚴重,補種需求也十分旺盛,公司緊急從全國幾大生產基地調運種源,馬不停蹄地送往各個災區。
據了解,20多年來,省種子集團開發了兩優287、兩優42、中油雜2號、中油雜11等標桿性品種,成為全國優質早稻最大的供種企業。截至今年6月,公司自主或聯合選育的40個糧棉油新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16個品種通過國外審定或注冊,擁有獨家開發權的品種6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