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床地的選擇
軟盤育苗地宜選擇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坡園地。
2、培養土的配制
取1/3非茄科作物的干凈園土、1/3豬糞渣或干牛糞、1/3火燒土,充分混和后,按每百公斤加0.25公斤挪威復合肥,再混和,則成為全營養的培養土。注意培養土要基本上能滿足秧苗健壯生長所需養分。
3、確定播種期
泡椒播種后90天可采果,因此播種期習慣安排在農歷9月初,公歷10月中旬。尖椒采收較早,播種后80天可收獲第一批果實,因此播種期比泡椒晚10天左右,即10月下旬。紅皮尖椒如"廣豐404",耐熱性和抗病性較強,市場需求旺。一般在海南省的長坡、潭門、塔洋等地,每年7~8月播種,11月份紅椒陸續上市。圓椒掛果早,不耐濕,宜安排在10月下旬播種,次年1月中、下旬可大量收獲上市。
4、種子處理與播種
每畝種子量為尖椒20克,泡椒、圓椒各30克。種子處理的順序步驟為:剪開種子袋,取出種子曬1~2小時(曬種子是為了提高發芽率),然后放在55~60℃的溫水中浸泡,水溫降至36℃前,不斷攪動,約浸10小時。撈起種子并放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滅殺病毒,20分鐘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數遍,至手握種皮感覺不滑膩為止,即進行催芽。播種前要先將培養土裝入軟盤(100孔)中,刮平稍壓,然后用噴水壺澆水,待水滲透后即可播種。每10克種子播12~16張軟盤,一般采用點播。播種后覆蓋一層0.5厘米左右的椰衣渣或細土,再用長一寸左右的碎稻草,覆于軟盤表面,最后蓋上遮陽網或塑料地膜。蓋塑料地膜要搭拱形竹架,拱足及兩端開口處不遮蓋,有利通氣。
5、苗床管理
播種后3~4天,每天淋水1~2次,保持濕潤。出苗后,1周內可全部揭除遮蓋物,增加光照,同時要控制澆水,降低濕度,促進幼苗根系向下深扎。當播種15天左右,幼苗生長旺盛,應保證水分、養分供應。每天淋水一次,可結合淋水噴2~3次0.1%~0.2%的挪威復合肥營養液。20天后開始控水、控營養,提高幼苗定植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還苗返青時間。25天左右,當幼苗長有6片真葉時,便可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