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種子忽悠了涼州區九墩灘十墩村7戶村民 村民:“120畝的經濟損失誰來賠?”

農民對比普通玉米(右)和假種子玉米
蘭州晚報訊“麻煩記者到我們的玉米地里來看一看吧,玉米大量減產不說,就連玉米桿也長得不成樣子。今年我們十墩村的7戶農民可讓假種子坑苦了!”近日,武威市涼州區九墩灘指揮部十墩村七組村民王宏、姜生成等人撥通本報新聞熱線時說。
120畝玉米地損失多達10多萬
9月16日上午,記者趕至武威市涼州區九墩灘指揮部十墩村七組姜生成家的玉米地進行查看。姜生成隨手掰了附近一片地的一棒玉米,又從自家玉米地掰了一棒,兩相對比,自家的玉米不僅個頭矮小,顆粒萎縮,就連玉米芯也呈現白色,沒有普通玉米芯紅色健康的特征。記者靠近再仔細對比查看,果然,附近大片大片成熟的玉米地個個茁壯矗立,惟姜生成、王宏等7戶村民種植的玉米不僅個頭萎縮,長出的玉米棒也近似畸形,不成規則。
村民唐吉山又帶領記者來到他家小院查看,院子里有兩堆玉米,一堆玉米金燦燦鋪了一地,另一堆玉米卻似“歪瓜裂棗”散落院落。唐吉山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普通一畝玉米可以收獲2200-2400斤。但是今年種的假種子玉米一畝地卻只能收獲800斤-1000斤。一畝地的收成按照2400元算,今年7戶農民120畝玉米就整整損失了13萬元-15萬元!”
“支書推薦了假種子!”
根據王宏、喬生寶等農戶介紹,今年春種季節,作為組長的王宏接到了十墩村黨支部書記張某的電話。村黨支部書記張某詢問村民們是否購買了玉米種子,組長王宏如實回答說沒有。于是村黨支部書記張某向村民們推薦了王新朋及其“改良335”的玉米種子。據介紹,王新朋為當地農科所職工,王新朋介紹說新“改良335”玉米種子要比普通“335”種子每畝高產300多斤。于是,王宏等7戶村民放心購買了新“改良335”種子。但到玉米長穗時,村民王宏等人發現,新“改良335”玉米個頭矮小,抽穗情況也不如普通玉米。當時村黨支部書記張某和王新朋跟農民說,等到長成熟以后就正常了。近日到了收獲季節,農民們就玉米減產問題再去找種子銷售人王新朋時,卻不料王新朋電話關機、人蹤全無。` 就以上情況,十墩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某跟記者講:“我跟王新朋僅僅是認識,聽說他是農科所的職工。種子我也沒有見過。不知道他是否有種子銷售資質,也不知道他是否有種子經營許可證。大家僅僅是幫了個忙,具體情況我也不知道。事情發生后,王新朋再也沒有聯系了。現在人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
已移交涼州公安經偵隊立案偵查
9月23日下午,記者就此事采訪了涼州區種子管理站。涼州區種子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解釋,根據種子管理站調查,王新朋無種子銷售資質,按照《種子法》規定,無資質者不得銷售種子。目前可以肯定,王新朋向王宏等7戶農民推銷種子的行為屬于非法經營、無證經營。玉米種子當中,只有“先育335”,卻無“改良335”。目前此事已移交涼州公安經偵隊立案調查,不日將給農民一個說法。
此外,記者自武威市農業執法支隊了解到,目前根據農業執法支隊調查,王新朋并不屬于農科所職工,僅屬于個體流動商販。按照相關規定,對于無證經營銷售假種子的人,農業執法支隊將給予銷售款一至三倍的罰款。標的超過5萬元的,意味著已經構成犯罪。武威市農業執法支隊將密切關注此事,幫助農民追討損失。
原標題 [村民:“120畝的經濟損失誰來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