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10家四川公司,經過本報的連續報道,受到了讀者和投資者的關注。今日起,《金融投資報》開始對這10家公司進行采訪和調查,向讀者傳遞相關信息,敬請關注。
“此次成功掛牌,為同路農業開辟了另一個新型融資渠道,幫助同路農業規范證劵融資行為,有助于實現3—5年在中小板上市的計劃。”剛剛在業界被稱為南方“新三板”的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前海股交中心)正式掛牌的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路農業),其副董事長朱黎輝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記者在對該公司進一步的采訪中了解到,同路農業欲打造四川種業“第一股”,借力資本市場做大企業,并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雄心。
探究前世今身
同路農業是2011年組建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朱黎輝說,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將山西黎城縣奧利種業等4家企業具有科研、生產、營銷、管理等不同優勢的人才和部分優質資產整合重組,在綿陽農科區組建了同路農業。
“公司成立以來,已成功地在陜西、甘肅等地并購了幾家公司。這些公司有做雜交水稻的,也有做玉米種子培育的,在川內收購了一家公司,是一家搞雜交玉米的企業。”朱黎輝說,這些公司都是農業產業鏈上的企業,這有助于同路農業完善產業鏈。
朱黎輝說,公司“攤子”鋪大后,需要的投入也會相應增加,僅靠自身的積累遠遠不夠,而且所需的時間也很長。此次公司在前海股交中心掛牌,為公司一條新型融資渠道,為做大企業和實現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
“公司股票在前海股交中心掛牌后,同樣可以申請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或者到新三板掛牌。”朱黎輝說,因此除融得發展資金外,也將引進現代企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促使同公司規范運作,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在3—5年內實現在中小板上市的計劃。
融資“底氣”何在?
按照前海股交中心的規定,對在此掛牌的企業無批量發行的限制,掛牌企業可隨時根據自身的需要采取股權或者債權的方式融資。不過,據了解,剛掛牌的同路農業還沒有決定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融資。
那么,公司融資的“底氣”何在?朱黎輝說,科技創新是最大的“底氣”。目前由四川省農業廳進行公示的“2013年四川省50個農業主導品種”中的“華海油1號”油菜品種就是公司的研發成果之一。其在2010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181.5公斤,比“德油6號”油菜增產14.86%。
據悉,公司現有知識產權品種37個。其中獨家產權玉米品種24個,油菜品種8個;在四川、甘肅、新疆、山西等省份建有雜交玉米、水稻、油菜制種基地6萬余畝;年均經營各類農作物種子1.3余萬噸,其中玉米近1.2萬噸,玉米種產銷量居四川省首位,西南地區前列。
“公司現有適應不同生態區域、不同耕作條件的玉米、水稻、油菜等獨家產權品種37個。”朱黎輝說。
朱黎輝說,計劃在3年內投資2000萬元建設和購置相關高精設施設備,將綿陽豐谷基地建成現代化的生物育種暨科技創新基地,力爭5年內培育出區域突破性優良品種3個以上。
做強玉米種子行業
為了破解農業“靠天吃飯”難題,同路農業成立了綿陽同路農作物研究院,下設玉米、水稻、油菜育種中心及海南南繁中心。在四川綿陽、山西長治、吉林公主嶺、海南樂東建有穩定的科研育種基地,在全國設立了19個中間試驗站。
“公司在種業上的重點是跨省整合,做強玉米種子產業。”據朱黎輝介紹,自2011年起,公司先后整合了四川、山西、甘肅、吉林等地共6家玉米種子企業和科研育種機構,進一步夯實玉米種子產業基礎。
走出西南,統籌布局是同路農業開拓全國玉米油菜種子市場的策略。2012年春,在整合山西、吉林等地企業的基礎上,以區域品種和育種創新合作平臺為依托,制定了分步進軍全國主要玉米種子市場的戰略計劃。一年來,在原有西南、華中、華東玉米油菜種子市場的基礎上,形成了以西南為核心,華北、東北、黃淮遙相呼應的玉米種子市場格局,有力提升了同路農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
專家視點
長期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的四川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武元說,企業融資難,農業類企業融資更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因為農業類企業的風險比一般企業的風險更大。
對此,“我有三點建議:一是融資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因為融資是有代價的,如果是債權融資,是要還本付息的;如果是股權融資,也是要給股東回報的;二是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否則就會與傳統農業無異,就不會有較高水平的回報;三是政府應該給予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如貼息貸款,免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所得稅等。”陳武元向記者說道。本報記者 楊成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