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子包裝現狀
記者:孟老師,您好!目前我國種子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廠商在競爭中絞盡腦汁,其中包裝設計的推陳出新也是常用的市場策略。作為種子界知名的資深包裝設計師,您能談談我國種子包裝的發展歷史嗎?
孟:我國的種子包裝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過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種子產品幾乎沒有外包裝,我記得當時的包裝很簡單,材料工藝也很落后。80年代中期,時任春光種子公司董事長的張連福先生便明確提出,要樹立起種子市場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并由我帶頭改進現有包裝,春光種子公司在全國率先采用鋁箔材料做包裝,包裝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后,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樹立起了嶄新的產品形象和企業形象。80年代末,我國的種子包裝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目前,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種子產品都有豐富多彩的外包裝。
記者:您認為,我國的種子包裝經過近二十多年的歷程,目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階段和狀態?
孟:首先,中國種子包裝現在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在設計風格和材料工藝的應用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很多著名品牌都有了自己較完整的理念和形象。全國的同行們也進行了極大的努力和嘗試,應該說是值得慶賀的。另一方面,當今的種子包裝設計混亂,抄襲風太濃,有的企業或經銷商急功近利,當某個企業經過長時間艱苦努力研究推出一款獨特的產品包裝投入市場不久,在市場上就可看到很多與其相似的包裝。
記者:可以說,一款好的包裝是一個企業的財富,而那些企業包裝設計混亂,而在抄襲別人的產品包裝時,也意味著剽竊了別人的財富。
孟:的確,現在很多種子企業或經銷商極力仿冒名牌,而忽略了內在質量的嚴格把關。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嚴重的是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這種行為在市場中是不會長久存在的,是會受到國家相關法規制裁的,而且這種做法永遠樹立不起自己品牌的市場形象。
記者:相對來說,是否國外的產品包裝要簡潔些?
孟:是這樣。我在研究歐美等國包裝時對此有深刻感觸。比如說美國孟山都公司,他們的產品包裝都很簡潔實用,這是因為市場、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都已經很理性、很成熟,他們更加注重產品的內在質量、市場銷售的合理價格以及環保等。而在中國和亞洲很多國家,目前還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我認為,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是產品包裝發展的必然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絕大多數產品包裝都經歷了這個過程。所以,我說設計師的包裝作品要講清三句話:“我叫什么名字;長的什么樣子;是哪家的。”當然,這需要設計師要用精準的包裝語言及美術功底來講。
企業決策者與產品包裝的關系
記者:在您與企業合作前的考察中,比較看重的是企業的哪一部分?是產品的檔次、名稱,還是企業的規模或是設計費用的多少?
孟:我把改造和發展中國農業包裝當成我的事業,當我設計的產品包裝投放市場并獲得成功時,內心的喜悅是不可言表的。多年來在第一線的經歷讓我深深意識到,成功的包裝背后,要依托企業家的眼光、設計師的經驗積累和專業水平、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等等,這些因素都是缺一不可的,至于其他都在其次。
記者:不光是包裝設計,現在很多經銷商尋找產品以及廠家在選擇經銷商時,企業老總的理念都是重點考核的內容。
孟:的確如此,在計劃經濟年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許多名牌十分緊俏。很多企業認為,包裝與市場銷售沒有直接關系,改不改進包裝產品照樣好銷。還說80年代末,當時市場上的種子幾乎沒有什么象樣的包裝。在這樣的背景下,春光種子公司領導人力排眾議,推出了新包裝。新包裝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由此翻開了中國種子包裝革命新的一頁。這說明企業決策領導人對于產品包裝要有戰略眼光,要有自己獨到的理念和目標。而當今市場上很多中小企業在包裝設計方面沒有創意,急功近利到處抄襲。有些大企業甚至是名牌企業也難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急急忙忙地將不太成熟的包裝推向市場,但隨后又很快地被市場淘汰。這些做法,對企業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對市場開拓和銷售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好的包裝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記者:在目前的種子包裝市場上,很多包裝用的色調都以紅色和綠色為主。但我發現,近一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大膽的包裝色彩,比如說藍色和黑色,就我國的國情習俗用什么包裝更受歡迎?
孟:能用在種子包裝上的色彩很多,光不同的紅色就有幾十、上百種。近年來,不少設計者在包裝的色彩上做了較大的突破和研究,用白色、藍色、綠色甚至黑色為主色調的包裝也有上市。應該說,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這說明時代在前進,消費者市場也在細分,設計師們也在不停地探索,進行大膽的創新。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調查表明,在我國不同區域的大多數消費者最認同的種子產品包裝色調還是以紅色和綠色為主,這與種子本身的屬性有關。所以產品的包裝應與其特性相呼應,要有一定的張力,要讓消費者掀開心中的熱情,激動起來,紅色和綠色就容易使消費者產生這樣的感覺。紅色具有親和力,特別是在種子旺銷的季節,紅色給人喜慶、溫暖熱烈的感覺,讓人們憧憬豐收。
記者:單從包裝設計來看,以白、黑為基本色調的產品中也不乏精品,那么究竟什么樣的包裝才是最成功的?
孟:我在工作中常常提醒自己,正在進行創意設計的是商品而不是藝術品,是要讓消費者主動購買消費的產品。目前紅色和綠色包裝的種子產品在市場中接受面較大,所以在設計中這兩種顏色采用得多一些。但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著消費者的喜好動向和發展趨勢,鼓勵在設計中的大膽探索與創新。包裝設計沒有什么固定模式和設計框架,設計師也應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見解,有個性的產品才有生命力。
目前也有少部分設計者習慣從自我欣賞的角度出發,市場意識淡薄,設計出的產品也可能很精美,但卻可能是陽春白雪。一個優秀的包裝設計師,首先得有一個成功的商人的視點,要以商人的眼光來進行包裝設計。所以,“將包裝作為產品銷售形象的成功載體”是我們設計師的奮斗宗旨。
記者:既然包裝首先是一種商品,那么您在設計創作時,除了包裝的色彩外還比較注重哪些方面?
孟:應該說除了色彩之外,要統籌考慮的因素還很多。首先,要把包裝當作是一個濃縮的企業形象,是產品的無聲推銷員;其次要考慮包裝的保護功能、市場消費心理、視覺貨架沖擊力、商品屬性定位、使用、材料的選用、加工的工藝、是否利于現場工人或流水線包裝等,這就要求設計師是個雜家,知識面要廣,相關學科了解要多。這些功能還要綜合應用,忽略了其中的某一項,都可能導致這款包裝整體的失敗。比如一個產品包裝在電腦上設計成功不算數,還要看是否能成為成品、是否有自己獨到的個性和形象、能否批量生產、包裝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利于長途運輸、能否方便消費者開啟使用以及終端市場的銷售等。能經歷這些檢驗、為企業創造出很大經濟效益的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包裝。總的來說,成功的包裝設計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記者:孟老師!每想到包裝有這么多的學問,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您!再見!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