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許多企業家憑借膽略和氣魄,快速的將企業做大,但其中的很多卻成了流星企業,明星企業寥寥無幾,而這其中的多數到了一定規模后,久久徘徊不前,遭遇到了突破的瓶頸。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具有很多共性的因素,歸納起來,其實就是這些企業往往在組織管控方面遇到了困境,從而嚴重延緩了企業的再次騰飛。下面我們就具體對這些企業組織管控方面的困境加以詳細解析。
談到組織,就得先談到戰略---戰略決定組織,戰略對組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民企往往理念在“天上飄”,員工行為在“地上爬”。許多民企在初期快速發展了幾年后,開始制定宏偉不切實際的戰略目標,戰略難以落地,戰略目標難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沒有系統化、數據化,難以在企業內部有效傳遞與分解,企業高層和中層沒有建立共同的語言系統,存在溝通障礙,造成企業內部目標追求各異,人際關系復雜,溝通困難,交易成本高,執行力不足。出現這些問題,組織管控又將從何談起。戰略不明晰,是企業組織管控最根本的困境。只有明確了戰略,找到戰略實現的步驟和方法,將戰略有效傳遞和分解,讓戰略落地,才能圍繞戰略目標進行組織設計、搭建匹配戰略的組織架構,制定組織管控模式。
企業核心能力缺失,沒有聚焦核心業務,盲目擴大產銷規模和管理組織,甚至急于多元化,采取人海戰術,形不成獨特而持續的競爭優勢。多數民企在初期發展過程中,依賴政府的優惠政策,靈活多變的運作機制,使之如臂的簡捷組織,獲得了資本的快速積累和組織的迅猛發展;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組織結構的日益復雜,企業逐步喪失了獨特競爭優勢;這些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組織管控的難度。
企業組織職能發育不平衡,組織管理混亂,一些部門和職能出現疊加、膨脹,但臃腫、肥胖卻不強壯,點效率較高,但組織效率低,員工創業激情遞減、山頭意識抬頭、協調困難,組織整體運行效率降低,從而導致整體競爭力下降。而另一些部門和職能卻嚴重缺失或發育不全。表現在,企業急于發展,更多的重視發育生產、銷售等組織與職能,而研發、質量控制、市場、人力資源等組織與職能發育不全甚至缺失。目前超競爭狀態下,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多的依賴支持、后臺組織的高效運營。而要發育、健全企業的各個組織與職能,并使其發揮應有的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也是眾多民企面臨的巨大挑戰。
從企業組織行為看,許多民企越來越像國企,創業初期的艱苦奮斗、同甘共苦的氛圍逐步喪失;人員日益官僚化,繁文縟節,文山會海,制度越搞越復雜,越來越沒有執行力。同時在人事方面,出現重資歷、輕能力,輕考核;重人員數量、輕人員質量和結構等弊病;這些內在組織行為都會傷害組織設計與管控的實施與效果。
以上我們從戰略目標、核心競爭力、組織職能發育、組織行為等方面簡單分析了民企面臨的組織設計與管控的困境。弄清楚了這些因素,也就初步為民企開展組織設計與集團管控,實施組織優化、提高運營效率,進而突破瓶頸,實現企業的再次騰飛指明了方向,為民營企業家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開闊了視野。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taylor_y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