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前,德國偉大的農學家liebig發現了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短缺元素定律。這個理論主要有以下五點內容:
1、任何一個植物生長都需要一定的元素,例如:鉀、氮、磷酸等;
2、在某一個時期,植物缺少的只是某一種元素。這個元素被liebig稱為短缺元素;
3、只要增加這個短缺元素,植物會有一輪新的生長,人們不必去做任何其他的事情,植物就能依靠自身的自我組織能力成長;
4、不缺少的元素即使增加再多多對植物的生長也沒有用處,反而會有負作用,例如太多的磷酸會燒壞植物等;
5、短缺元素永遠在變化中:當補充了原來所缺的元素之后,總會有新的短缺元素產生。
應用liebig的發現人們造出了化肥,化肥的產生使人類糧食的生產能力在短短十年之內提高了十倍。這個短缺元素定律對企業管理的啟示就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是發現企業在某一個時期、某一位置、某一數量、某一成因、某一性質的短板,集中所有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它、提升它,以短板的不斷被發現和提升,促進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
這個短缺元素定律延伸到今天,成了農村和農民比較普及的測土配方施肥法: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
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省勞力,節支增收的目的。
我們的短板管理也正是一個有針對性地補充、提升短板的過程。依據階段性、區域性、數量型、成因性、性質性等找到不同的短板,哪里有短板就在哪里提升,短板差多少就提升多少,象莊稼地測土施肥一樣進行企業管理。
向農業、向農民學習企業管理!
(本文是《破解中小企業管理困局---短板管理》第二稿的結束語)
作者: 白立新,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tsrr8236@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