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碰到一家知名企業的銷售代表,了解到他們公司為了加強對市場銷售人員的監控,給他們每人上了一個GPS定位系統,據說每五分鐘記錄一次信息,可以準確定位到二十米范圍內……據了解上系統以后效果還不錯,筆者有所感觸,與大家交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從九十年代的大哥大、座機電話,到現如今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電腦,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給我們帶來更加便利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不斷改進著我們的工作方式,企業為了強化人員的執行力,也在不斷改進著管理模式:從剛開始的寫工作計劃、工作日志;到短信報崗、座機電話報崗;再到如今的GPS衛星定位,科技在悄悄改變著我們。
那么GPS定位能否真正提高執行力呢?筆者認為:作為一種管理工具,衛星定位肯定能對執行力起到相當的作用,但是絕對不是每個企業都有必要上GPS系統。因為執行力的好壞,個別員工的態度和能力只是表面的現象,公司整體的執行力好壞的本質還是整個公司管理制度的問題。
國外的企業家,關注更多的是企業經營戰略和操作策略方面的問題;國內企業家,感慨最多的可能是執行力的問題。 筆者認為,執行力差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公司的政策模糊,任務目標沒有量化
不少公司制定政策過于模糊,盲目的提出要完成多少回款,實現多少利潤,但是整個操作過程沒有明確量化,提倡所謂的“領悟”。個別人可能“悟性”較高而任務完成的好,而多數人可能根本沒有領悟而在猜測中浪費了時間。如果上了GPS僅僅是監督員工有沒有出去跑,而沒有讓員工明確公司的操作政策,也沒有量化員工的目標,可能效果就沒有那么理想。
二、企業以自我為中心,員工缺乏參與
很多企業在制訂政策時,不讓員工參與,員工就無法了解公司的意圖,公司的政策措施就很難被員工接納。因此,只有讓員工參與其中,他們才容易接受。其實,員工往往最了解問題的癥結、改進的方式以及客戶的想法的,當工作中出現意外情況時,員工可以靈活處理。并且,他們對自己參與制訂的戰略計劃,執行起來自覺性、責任感大大增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GPS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工具,有他的好處,但是如果不和員工溝通好利害,員工就容易以涉及隱私、人身自由等為由拒絕配合。
三、員工缺乏職業技能培訓
很多公司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把人員的培訓當作一項累贅。導致員工沒有正確的營銷策略,也得不到明確的指令;很多公司也缺乏對員工必要的獎懲機制。最后就是員工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 干了有什么前途?結果可想而知了!
三、公司過分重視情理,忽視了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的國內中小企業都是家族企業,裙帶關系比較嚴重。雖然自己人做事在企業發展的初期有很多優越性,但是公司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而目前在很多中小企業,執行制度不如投靠人,制度變形導致幫派叢生,執行乏力!不解決制度問題的話,GPS作為一種管理手段恐怕也無法發揮他應有的效率。
四、企業政策朝令夕改、工員工無所適從
不少企業在政策制定時草率行事,領導拍腦袋定政策,拍胸脯承諾銷售目標,最后完不成銷售指標,高層領導拍屁股走人(換下一家企業去忽悠)。缺乏市場調研的營銷策政策不符合市場需求,員工只好應付著操作;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公司政策不斷變,策略反復改,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使員工們很茫然,工作無所適從。
以上種種值得深思,要提升企業的執行力,筆者認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企業如果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了企業的戰略目標
2、讓員工參與操作策略的制定
3、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管理制度
4、教會員工必要的操作技能
5、對員工進行合理的考核、獎懲。
在此基礎上,再配合先進的管理工具(GPS)和手段,相信公司的執行力一定能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作者: 楊貴斌,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聯系電話:13768404488,電子郵件:52330746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