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咨詢公司給企業咨詢,咨詢失敗了。咨詢公司說,你們的執行太差。老板回答說,你明明知道我們執行力差,為什么還給我們做執行不了的方案?
咨詢公司的辯解有道理,老板的回答更有道理。
企業管理需要全景式思維,站在老板角度思考,站在員工角度做事。站在老板的角度制定戰略,站在員工的角度落實戰略。
無論企業的目標是什么,只有普通員工能夠落實,目標才得以實現。
用員工的標準要求領導。這個命題初看似乎有點無厘頭或嘩眾取寵,細想則非常符合管理的基本邏輯。
在中國,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通常不是因為有足夠的管理能力,而是因為有足夠的業績或較長的資歷。這種情況在中基層尤甚。盡管我們一直提倡“不要以職務作為對有功之臣的獎勵”,但“勞模從政”仍然是普遍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是中國人普遍的官本位情緒,不僅希望提高收入,還希望通過提升職務提高身份;二是“業績是檢驗能力的標準”;三是有業績的管理者似乎更容易“服眾”。
然而,“勞模從政”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管理者“以領導的標準要求員工”,最常見的感嘆就是這類語句:“我們當年……”“你看看我是……”最多的抱怨就是這類語句:“怎么這么笨呢!”“怎么教不會呢!”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處“救火”。
“以領導做事的標準要求員工”,看似高標準,實則不符合管理邏輯。部下之所以是部下,就是因為多數部下不如領導。一個善于做事而不擅長管理的領導,特別愛以自己做事的標準要求員工。有時還美其名曰“高標準,嚴要求”。
當領導無法短期內普遍改變員工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領導。改變領導不是放松放縱,而是在不放棄目標的情況下,改變管理和做事的方式方法。
用員工的標準要求領導,這是能夠廣泛可行的辦法。員工的能力能做什么事,就讓員工做什么事。如果事情太復雜,多數普通員工做不了,不是寄希望于提升員工的能力,而是改變做事的難度。改變做事的難度是項管理工作,基本措施就是崗位細分、專業細分、標準化動作,即簡單、細化、標準化。
符合簡化、細化、標準化的工作,才是員工能夠輕松完成的工作。這就是以員工的標準要求領導。
用員工的標準要求領導,這不是對領導的低要求,恰恰是對領導的高標準。不是讓領導等而下之,而是要求領導等而上之。因為把員工的工作變簡單,本身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企業的高管,要站在行業角度思考,做好現在的工作。企業的中層,要站在高層的角度思考,站在普通員工的角度安排工作。企業管理,從上看要高標準;從下看,要低標準。
無論作為管理者或咨詢師,我們一直有個習慣,即愛批評領導,而很少批評員工。作為精英人物的領導,要站在更高角度要求;作為普通人物的員工,普遍做不好不是員工的失職,而是管理者的失職,為什么要批評他們?因為個別員工的問題可能是員工的問題,多數員工的問題一定是領導的問題,企業所有人的問題一定是老板的問題。因此,當有些企業老板或老總要求我們到企業培訓時,我們經常發現最該培訓的人其實應該是老板或老總。因為有什么樣的老板,才有什么樣的員工。老板是員工的天花板.(轉載來源|微信公眾號:“劉老師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