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提要求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公司運營由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發展才是硬道理,看到問題不解決,或者平時安于現狀,不去尋找下一個目標,不去尋找提升的途徑,本質上就是逃避問題,逃避責任,懶惰。如果要維持現狀,現成的管理,現成的工作方法,固有的工作模式,那么最基本的能力就夠了,公司不需要花力氣引進高級人才。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發展肯定要有投入,肯定要有取舍。每一個成年人都會有這種常識。只要提的要求是合理的,沒有老板會不高興。
而恰恰安于現狀,逃避問題,逃避發展,逃避自己的責任,這才是最大的浪費,浪費時間,浪費的是公司整個團隊的效率,沒幾個企業等得起。
敢于提要求是一種能力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不敢提要求”是缺乏能力,不管事實如否,但結果就是這樣,甚至有一種情況,當制定一個目標后,老板問可否,答曰:沒問題。通常老板心里一定想問題大了。
敢于提要求是基于你對目標的深入考慮,調查過幾種開展方式,對于需要的資源有了基本的或者深入的考慮,就像明白1+2+3+4=10的來龍去脈一樣。有了這樣的工作基礎,你就可能對下屬分解出更具體的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部門內的工作才能井井有條。
資源缺少,為了讓老板省心,自己埋頭去解決或者含糊一下,以為這樣是替老板考慮?可你看看老板怎么想:“一個對要求可以含糊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個軟柿子,軟柿子能建高樓大廈嗎?想想都可怕”。你敢去頂,老板還不敢把你塞進去。
《亮劍》里的“李云龍”,《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面的死啦死啦團長,哪一個悍將是不會向上司哭著喊著要資源的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吃奶才會長大,他知道長大才是爹娘的目標!爹娘給奶給得放心,不會哭的孩子,爹娘都不知道你哪里出問題了,首先考慮的不是給奶,是要帶你去看醫生!
敢于提要求是一種擔當
誰都知道沒有常勝將軍,一個目標要實現不是簡簡單單的加減法,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還有失敗的風險,當你提出要求的背后,其實你就意味著已經背負了這些風險的一部分,意味著你將為共同的目標付出最大的努力。這就是一種擔當,就是讓人一看就放心的魄力。就像李云龍和死啦死啦團長一樣,需要帶著隊伍去解決各種面臨的難題,這中間同樣需要策略,需要技巧,需要決心。包括承擔失敗的挫折感。
如果要衡量失敗和放棄哪一個損失更大的話,我個人更偏向于放棄帶來的損失更大,因為失敗讓公司積累的經驗,積累的知識,以便調整策略,做新的嘗試。從長遠來看,失敗是成功過程的一次坎坷。而放棄不去嘗試就意味著終止、停止,沒有任何貢獻,浪費時間,空置資源。本身就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很多老板愿意容忍失敗卻不能容忍不作為。
敢于提要求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
時下都流行團隊一說,何為團隊,分工合作才叫團隊,公司內各個部門互相配合,互相服務,生產部門為營銷部門服務,技術部為生產部為營銷部服務,而營銷部又為生產部技術部服務,老板為所有部門服務,所有部門為老板服務,各個部門各個環節都需要其他部門和環節提供更好的服務,以便提升整體效率,而同時自身也需要不斷改進,這就是團隊作戰。敢于向老板、向其他部門提要求就是帶動整個團隊,能帶動整個團隊的人才誰不喜歡!如果一味埋頭苦干不溝通,不交流,不提要求,不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務,好的說法就是“你是一個踏實肯干的老黃牛!”壞的說法就是:“你想呈英雄,公司需要靠你一個人運轉?大家都別動等著看你的好戲!”結果也就可想而知,國有企業就會出現“槍打出頭鳥”民營企業就會出現“老實人活該吃虧”而我只能悲涼地說一聲,打得好!活該!
可見,敢于提要求不但是一種管理的智慧,也是一種工作態度,還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作為70后的我,也是在經歷了多次頑固的折磨,最后在角色轉換中漸漸領悟。把這點心得寫下來一是祭奠曾經痛苦的自我,另一方面也為還在埋頭苦干意識形態圍成中轉圈的同道們一點啟示。希望能對通道朋友有所啟發。
湯習斌 上行廣告CEO,中國新銳派十大策劃人物,老板電器名譽品牌總監,法斯卡電器名譽營銷副總,追求實效營銷,十四年深入的品牌研究,從定位、創意、系統傳播以及量化管理等多層面著手,漸漸形成自己頗具特色的品牌管理方式。歡迎與作者互動探討,聯系電話0571-81993787 81993757 郵箱1448601286@qq.com,公司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