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域: 陜西
作物種類: 小麥
公告或文號: 陜農業發[2016]5號
詳細信息: 作物種類:小麥
審定編號: 陜審麥2015011號
審定年份: 2015
審定省份: 陜西省
申請單位: 陜西高農種業有限公司
預計2018年河南引種
品種來源:衡觀35/豫麥49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芽鞘綠色,幼苗生長半匍匐,苗期葉略長下披,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春季起身快,根系發達,長勢強壯,拔節后發育速度快,平均株高75厘米,株型偏緊湊,莖稈粗壯,抗倒伏。穗層較厚,整齊,紡錘型大穗,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籽粒白色,穗長10-12厘米,小穗排列中等,每穗小穗數22-24個,飽滿度好,角質率高,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后期抗干熱風,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適應性廣,生育期226.4天,比小偃22早熟0.3天,平均畝成穗40-42萬,穗粒數43粒,千粒重50克。
經品質檢測:容重833g/L,蛋白質含量(干基)13.91%,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9.8%,穩定時間1.7min。
經抗病性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2.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10月15-20日,適宜條播,每畝播量9-10公斤,播期推遲和肥力差時,應加大播量。每畝基本苗控制在12-14萬,畝成穗數40萬左右,穗粒數45粒左右。播種前,精細整地,以底肥為主,一次性施足。適時冬灌,酌情春灌,后期干旱適當灌水。在3葉期至拔節前進行化學除草,抽穗至揚花期及時防治蚜蟲,并注意藥劑拌種防治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抽穗至灌漿期進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以增粒重。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陜西省關中中東部灌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