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特別提到發展種業的重要性。最近幾年,國際種子巨頭瞄準中國市場,紛紛調兵遣將,向中國種子市場集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一些進口種子的數量已經占據了國內高端種子市場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種子中,甜菜種子90%來自國外,向日葵種子60%來自國外。而美國有一種叫先玉335的玉米種子,在東北甚至已經占到八成以上份額。
這種名叫先玉335的玉米種子來自美國杜邦先鋒公司,2004年開始在中國推廣,播種面積迅速擴大。以吉林省為例,2008年種植面積為200萬畝左右,2009年為700萬畝左右,而2010年已達到近2000萬畝,成為吉林省播種面積最大的玉米品種,直接沖擊了國產玉米種子的市場份額。
原美國美國杜邦先鋒公司中國區總裁 劉石告訴記者,估計在東北的適應區域達到75%左右,那么在中國玉米主產區吉林省,它的整體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那么這個確實是對我們國家目前的整個種業的沖擊還是非常大的。
據了解,目前我國持種子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8700多家,真正有育種能力的不到1%。國內經營玉米種子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登海種業和敦煌種業,然而這兩家企業主要利潤來源也是一考銷售美國的玉米種子先玉335。
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 施亮告訴記者,據我們預測2011年美國先鋒,先鋒在中國有兩家子公司,對這兩家公司業績貢獻其中登海這塊占到了70%左右,敦煌那塊,應該來講比例更大一些。如果我們不增加對農業科技,對種業科技投入的話,那么我們未來的糧食安全,可能掌握在外資的手里頭,那么我們的糧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來講,是比較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