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甘薯(認)2011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品種來源:晉甘薯3號/川山紫。試驗名稱“運紫薯1號”。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秧蔓中等,蔓綠色帶紫,分枝數4-6個,葉綠色、心臟形,頂葉紫色,葉緣有淺缺刻,單缺刻,結薯較集中,單株結薯3-4個,單株薯塊重1000克,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深紫色,商品性較好,食用口味較好。萌芽性好,抗病性較好,耐旱性好,耐濕性較好,較耐貯藏。
品質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測試中心(陜西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總淀粉17.02%,粗蛋白2.61%,可溶性糖2.66%,VC11.4mg/100g,粗纖維0.73%。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山西省甘薯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3046.6千克,比對照晉甘薯5號(下同)增產3.2%,試驗點12個,全部增產。其中2009年平均畝產3227.2千克,比對照增產1.5%;2010年平均畝產2866.0千克,比對照增產5.3%。
栽培要點:前茬宜選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基肥結合耕翻整地施入,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千克、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35千克、硫酸鉀15千克,采取撒施或條施,條施應與起壟結合進行。春栽宜在4月25日至5月5日之間扦插,密度為每畝3000-3500株,結合起壟、地膜覆蓋效果更好。適時中耕、除草,加強水肥管理,注意提蔓。旺長田,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80克加水15千克,葉面均勻噴施1~2次,間隔期10天。選擇晴天收獲,做到輕刨、輕裝、輕運、輕放,精選入窖。應在地溫12℃以上收完為宜。
適宜區域:山西省甘薯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