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桂審蔗2011008號
品種名稱:園林17號
引進單位:廣西大學
品種來源:系臺灣糖業研究所育成,親本不詳。2004年由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炎森種植場,對從臺灣商人引入大陸的臺灣甘蔗種質資源中篩選所得優良株系,用常規快繁方法培育而成。廣西大學于2005年3月由廣東湛江市麻章區炎森種植場引進。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適中,植株高大,苗期斜生、拔節后直立,莖型微之子形或直立。蔗莖均勻,中大莖到大莖,無空浦心。芽為卵圓形,芽翼中等寬,著生于芽的下部,幾乎包圍芽的絕大部分。芽基離葉痕,芽尖平生長帶。根帶中等寬,遮光淡黃綠色,曝光后稍變淡紫紅,成熟后變黃色。根點不明顯,2~3列,排列不規則。莖節圓筒形。莖色遮光時黃綠色,曝光后為青綠色,曝光久后稍帶紫紅色。生長帶稍隆起,遮光時淡黃綠色,曝光后為青綠色,曝光久后紫綠色。無生長裂縫,無木栓斑塊和斑紋。臘粉稍多,先灰白后變黑色。芽溝明顯。葉姿斜集形。葉片較厚,中等寬,挺直斜出。葉片濃綠色。葉片主脈發達,桔黃色。嫩葉鞘青綠色,老葉鞘部分紫紅色。葉鞘口易裂開,極易脫葉。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稍突起成三角形。葉鞘背有57號毛群,成熟時脫落。肥厚帶為下緣平的三角形。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廣西甘蔗品種區域試驗,兩年新植一年宿根試驗,平均甘蔗畝產量5968公斤,比新臺糖22號增產1.40%,比對照品種新臺糖16號增產7.72%;平均畝含糖量為778公斤,比對照品種新臺糖22號減糖8.09%,比新臺糖16號減糖3.35%;11月至1月甘蔗蔗糖分新植宿根平均為13.11%,比對照品種新臺糖22號低1.34%,比新臺糖16號低1.39%(絕對值)。
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蔗量5611公斤,比對照品種新臺糖22號增產12.85%,比新臺糖16號增產20.82%。
栽培要點:1、種植行距1.0~1.25m、每畝下種7000芽(即每m下種10~11個芽)的種植密度為宜。2、適宜春、秋、冬植栽培,但以植期較長的秋、冬植有利于提高其早期蔗糖分水平。3、該品種分蘗多,苗期生長慢,宜早施肥,早培土,通過培土抑制第二、三次分蘗,促進中后期壯莖和快速伸長。4、肥料管理以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適施苗蘗肥,重施攻莖肥有利于促進前期生長。5、宿根蔗發株多,應早管理、早施肥、早培土,控制遲生分蘗。6、病蟲草害防治:采用稍頭苗作種,既可提高萌芽率,促進蔗株生長齊、快、壯、勻,同時也可減少黑穗病的發生。要注意做好甘蔗螟蟲的早防治。另外,該品種前期生長較慢,雜草容易滋生,要注意施用芽前除草劑。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甘蔗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甘蔗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