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馬鈴薯、辣椒、水稻、玉米區試承擔單位,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薯類、經濟作物、稻、玉米專業組委員:
為了更加科學、規范的開展我省馬鈴薯、辣椒、水稻、玉米新品種的區域試驗、生產試驗、預備試驗及其他有關工作,2010年12月27~28日(馬鈴薯),2011年2月13~14日(辣椒)、3月14~16日(水稻)、3月15~17日(普通組玉米)、3月30~31日(高山組玉米),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省種子管理站)先后在貴陽和畢節召開了2010年省春播農作物區試年會,會議總結了2010年省馬鈴薯、辣椒、水稻、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及其有關工作,傳達了國家馬鈴薯、水稻、玉米品種區試年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確定了2011年省馬鈴薯、辣椒、水稻、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預備試驗實施方案(見“貴州農業信息網-部門頻道-種子管理站”和“貴州種業信息網”)。現對會議分作物紀要如下,請結合實際,切實總結經驗,認真努力做好今年區試的各項工作。
一、水稻區試年會會議紀要
(一)總結區試工作
2010年省水稻試驗安排了8組區域試驗、6組生產試驗,同時還對參加生產試驗的組合進行了DNA鑒定、抗病性鑒定、耐冷性鑒定和品質測試。試驗承擔單位30余個、試點點次110余個,各試點均按照試驗方案執行。會議對2010年78個區域試驗品種、12個生產試驗品種在試驗中的表現進行了評價。
(二)會議討論通過的意見
1、2011年繼續實施品種田間專家現場鑒定淘汰制。會議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部分稻專業組委員,在試驗期間對區試中的續試(同時參加生產試驗)組合逐個進行抗性、豐產性等田間現場考察鑒定一票否決制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充分討論。會議認為考察活動的開展對提高試驗的質量和品種評價的準確性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就進一步提高參試品種的質量、合理調整試驗布局、加強試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2、加強區試點間的相互監督管理力度。從今年開始將對全省水稻區域試驗采取相互監督和交叉檢查測產驗收,以保證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各單位在相互交叉監督檢查的同時,參與各組試驗至少一次重復的測產驗收,且須簽字確認。
3、今年在5~6月份將組織全體承試人員到有關試點進行實地培訓、學習和考察,促進相互間交流學習。
4、糯稻區試組改為特色稻區試組,主要參試品種為糯稻、地方優質稻等;增設凱香優1號(常規稻品種)為該組第二對照。特色稻組和粳稻組今后采用兩年一輪的方式組織區試。
(三)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水稻新品種試驗實施方案
會議對2010年試驗結果和2011年新參加試驗的品種進行了充分討論,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預備試驗實施方案。貴州省2011年水稻區試設6個秈稻組、1個粳稻組、1個糯稻組共8組,參試品種95個,承試點27個;生產試驗設秈稻遲熟組和粳稻組共2組,參試品種17個,承試點9個;預備試驗設2個組,參試品種132個,承試點5個。
二、玉米區試年會會議紀要
(一)總結區試工作
2010年省玉米試驗安排了9組區域試驗、4組生產試驗,同時還對參加生產試驗的組合進行了DNA鑒定、抗病性鑒定和品質測試。試驗承擔單位40余個、試點點次140余個。會議對2010年參加區域試驗的102個品種和生產試驗的28個品種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區域試驗F組福泉試點因受洪災導致土壤肥力差異較大,品種在田間表現較差,F組該點試驗數據未納入匯總。露新23、長玉19兩個品種(組合)在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田間綜合性狀表現均較差,經專家田間鑒定作淘汰處理,其試驗數據未納入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匯總。其它全部按照試驗方案要求完成,試驗數據均納入試驗匯總。
(二)會議討論通過的有關意見
1、調整了高山組玉米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及預備試驗的承擔單位
高山組玉米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承擔單位調整為5個,分別為:納雍縣種子管理站、威寧縣種子管理站、赫章縣種子管理站、大方縣種子管理站、水城縣種子管理站。預備試驗承擔單位調整為3個,分別為:威寧縣種子管理站、赫章縣種子管理站、水城縣種子管理站。
2、擬重新單獨制定高山組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
為保證審定的品種符合生產實際,擬重新單獨制定高山組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具體由玉米專業組起草,報主任委員會同意后施行。
3、加強區域試驗田間管理工作
從今年開始對全省玉米區域試驗采取相互監督和交叉檢查測產驗收,以保證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各單位在相互交叉監督檢查的同時,參與各組試驗至少一次重復的測產驗收,且須簽字確認。
4、2011年對品種繼續實施嚴格的田間專家現場鑒定淘汰制
會議一致認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選擇兩個以上(含兩個)的試點在適當的時期對區試中的續試(同時參加生產試驗)組合進行抗性、豐產性等田間現場鑒定工作非常重要。對有明顯缺陷的組合停止試驗,取消匯總。田間鑒定的評判標準和原則:1、純度在95%以下的,現場討論確定;2、倒折10%以上予以否決;3、對抗性差的品種統一討論,獨立投票確定;4、露尖或禿尖太大,且結實性差的品種,現場討論確定。
5、區試培訓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區試質量,今年6~7月份省種子管理站將組織全體承試人員到省農科院旱糧所試點進行實地學習和培訓,促進相互交流學習。
6、落實和調整了質量性狀記載單位
落實了低熱河谷組、調整了高山組的質量性狀記載單位。
7、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和水城縣每年可以申報高山組區域試驗品種(必須是相鄰省份已經審定)各一個。
(三)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玉米新品種試驗實施方案
會議對2010年的試驗結果和2011年新參加試驗的品種進行了充分討論,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預備試驗實施方案”、“2011年貴州省低熱河谷雜交玉米區域試驗實施方案”、 “2011年貴州省鮮食(糯)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及預備試驗實施方案”和“2011年貴州省‘高山組’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及預備試驗實施方案”。 2011年省玉米區試設6個普通組、1個低熱河谷組、1個鮮食糯組、1個高山組共9組,參試品種93個(不含對照),承試點37個。生產試驗設I、Ⅱ、Ⅲ、Ⅳ組共4組,參試品種22個(不含對照),承試點13個。預備試驗設普通組(125個品種)、鮮食糯組(17個品種)和高山組(36個品種),參試品種共178個,承試點10個。
三、馬鈴薯區試年會會議紀要
(一)總結區試工作
2010年省馬鈴薯試驗安排了1組區域試驗和1組生產試驗,同時還安排了品種的擴繁。會議對2010年參加區域試驗的12個品種及品種擴繁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
(二)總結并糾正了試驗中存在的問題
試點及綜合總結中沒有土壤、氣候、海拔等情況的描述,試點記載不規范、漏項缺項、數據和單位不統一、寄送總結不及時等問題。會議討論決定,各試點要認真總結問題,杜絕這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
(三)會議討論通過的有關意見
1、擴繁的品種同步作品質測試;
2、增加試點土壤、氣候、海拔、水肥的概述,便于品種的綜合評價。
3、區域試驗實行兩年一輪,對有明顯缺陷的品種應予以淘汰;
4、為了加快發展我省馬鈴薯特色品種,薯類專業組要加快制定特色馬鈴薯審定(試行)標準。具體由薯類專業組起草,報主任委員會同意后施行;
5、從今年開始,薯類專業組要對參加生產試驗的品種作田間鑒定,并形成書面鑒定意見;同時在省農科院作食味品償鑒定;
6、參加今年區試的品種由省植保站統一負責做抗病性鑒定;
7、擴繁種薯不得去雜,雜株率超過5%的品種(系)取消試驗。
(四)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馬鈴薯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實施方案
2011年省馬鈴薯試驗安排了1組區域試驗和2組生產試驗(中遲熟、早熟),同時還安排了品種的擴繁。區域試驗參試品種共11個(不含對照),承試點9個;生產試驗參試品種4個(不含對照),承試點5個。擴繁的品種12個(不含對照)。
四、辣椒區試年會會議紀要
(一)總結區試工作
2010年省辣椒試驗安排了3組區域試驗。會議對2010年參加區域試驗的22個品種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
(二)總結并糾正了試驗中存在的問題
各點采收不及時,記載不規范、漏項缺項、數據不準、數據和單位不統一、寄送總結不及時等問題。會議討論決定,各試點要認真總結問題,杜絕類似問題再次出現。
(三)會議討論通過的有關意見
1、更換了干椒組對照品種
今年的干椒品種區域試驗的對照種更換為“遵辣1號”。
2、確定了辣椒品種的抗病性鑒定和DNA鑒定工作
抗病性鑒定單位:貴州省植保所。DNA鑒定單位:貴州省辣椒所。
3、干椒組品種加測鮮椒產量
為了便于審定品種的評判工作,干椒組品種要加測鮮椒產量。
4、調整了辣椒生產試驗的點次、分布和面積
辣椒生產試驗的試驗點調整為5個,且須分布在省的東、中、西、北部等區域,每個試點的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
5、開展區試培訓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區試質量,今年5~6月份我站將組織承試人員到試點進行實地學習和培訓,促進相互間交流學習。
(四)制定了2011年貴州省辣椒(干椒和鮮椒)新品種區域試驗實施方案
2011年省辣椒試驗安排了2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共17個(不含對照),承試點9個。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