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驗主要是對上年度我市小麥品種區域試驗中產量、抗性表現較好的渝L-28進行生產試驗,在接近大田生產實際的條件下進一步鑒定其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實現我市小麥新品種區域優化布局,促進我市小麥生產。同時為小麥新品種審定、推廣和利用提供依據。
一、 試驗概況:
由重慶市農科院特作所提供參試品種L-28和對照渝麥7號。試驗由三峽農科所(萬州)、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北碚)、豐都縣種子站(豐都)、重慶市農科院特作所(永川)共四點承擔。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二次重復,小區面積0.1畝以上。田間肥水管理同大田生產水平,要求整地、播種、施肥、除草、治蟲等作業各小區均勻一致,同一工序同一天完成,避免人為誤差。
我市本年度小麥生育期間,出現了多次災害性天氣過程。在小麥生長前期,氣溫較往年高,冬季溫暖,分蘗拔節期雨水偏少影響小麥生長,抽穗揚花期低溫寡照連陰雨天氣時間長,灌漿進程減緩,小麥生育期推遲,赤霉病偏重發生,收獲期間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雨災害天氣,使小麥收獲困難,出現不同程度的穗萌或霉變,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影響。但收獲前其余時段農業氣象條件對小麥基本有利,試驗中除豐都點外,其余試點未見條銹病發生,白粉病輕,灌漿期的延長使得本年度試驗小麥的千粒重普遍高于去年,平均產量水平高于去年。
從匯總結果看來,L-28條銹病抗性與對照渝麥7號相當,為高抗至中抗,白粉病與赤霉病抗性優于對照。
各試點對照平均畝產275.23公斤;L-28平均畝產289.93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5.34%,4點中除了萬州點略減產外,其余3個點均增產,試驗結果詳見附表。
二、 品種意見
品系:渝L-28
1、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2、特征特性:春性,中熟,生產試驗全生育期185天,熟期與對照渝麥7號相當。幼苗直立,分蘗力強,葉色深綠,植株整齊,株高79.5厘米,方形式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生產試驗畝有效穗19.86萬,穗粒數36.6粒,千粒重45.2克,容重732克/升。田間鑒定高抗條銹病,輕感白粉病和赤霉病,抗病性優于對照;抗倒力比對照強。
3、產量表現: 2008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07.8kg ,比對照(287.2 kg)增產7.18%,增產極顯著; 2009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07.8kg,比對照綿陽26號增產7.18%,居第二位,增產極顯著,6個試點均增產,1個試點減產。兩年平均畝產281.58 kg,比對照平均(256.68 kg)增產9.7%,13點次中10點增產,3點減產(萬州1年、綦江2年),增產點次率77%。2010年度生產試驗,4點匯總,平均畝產 289.93公斤,4個試點中除了萬州外,其他3個點增產比較明顯,其中最多的潼南增產達15.64%。4個點平均增產達5.34%。
4、處理意見:建議推薦審定。
重慶市種子管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