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條信息由企業提供
晚粳22是桐城市種子公司自育的粳稻品種,2005年參加安徽省雙晚粳稻區試,2006年參加生產試驗,2007年3月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審定號為:皖品審07010644,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告號:CNA20060340E。
一、產量及品質、抗性鑒定結果:
1、產量:2005、2006年兩年省晚粳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0.5公斤和524.0公斤,比對照分別增產5.0%和5.6%,2006年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7.34%。
2、抗性:田間未發現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發生中等,無稻曲病,耐肥、抗倒、抗寒力強,熟期轉色好。
3、品質優:糙米率84.9%,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8.8%,堊白米率32%,堊白度3.0%,透明度2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6.5%。米飯松軟可口,冷后不硬。
二、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1、作一季稻栽培,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每穗總粒數120-140粒,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40-145天,與武運粳7號相仿;作雙晚栽培,株高8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00粒左右,結實率93%左右,千粒重29-31克,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武運粳7號早熟2天。葉片挺,葉色濃綠,生長清秀,穗弧形,熟期轉色好,抗倒性強。
2、栽培技術:作一季稻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大田用種量2-2.5公斤,作雙晚6月20日左右播種,大田用種量2.5-3.0公斤。秧田畝播量15-30公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作一季稻栽培,栽插密度7寸×4寸,畝栽2萬穴,每穴2-3本,畝栽基本苗7-8萬;作雙晚栽培,栽插密度6寸×4寸,畝栽2。5萬穴,每穴6苗左右,畝栽基本苗12萬。其它措施同一般粳稻品種。











